2021-4-13 | 幼兒教育論文
一、師生互動,構建融洽的學習氛圍
為了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還可以采取更多的靈活的教學手段,如“自主探究法”“主題創作法”“集體創作法”“轉換創作法”“實踐操作法”等多種教學策略,進一步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與學習主動性,從而為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提供前提。
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手工制作教學過程中應非常注重情感的培養,因為情感是每一個人的內在催化劑,良好的情感反應可以打動學生的心靈,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行為的互動,還要強調情感的互動,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紐帶,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興趣,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可以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鑒于此,教師在手工制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案,使得學生能夠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成長。
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同學們的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點,分別組織以布藝、泥藝、紙藝、材料畫、廢舊材料再運用等為側重點的手工制作興趣小組,鼓勵同學們利用所學習的手工制作知識,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與同學們一起制作玩具、教具等,還可以引導同學們集體創作“微型幼兒園”,促使同學們“群策群力”,以富有趣味的創作性行為進行幼兒園環境布置的“創作實踐”,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促使同學們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手工制作的學習。教師在手工制作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設計富有情趣的教學內容,能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起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創造動力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使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活躍,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教師在手工制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想象空間和行為空間,引發學生的創造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手工制作時,應提倡“啟發式”的教學,即不是照本宣科的講授,而是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手腦并用,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不拘泥于教材知識,不局限于課堂學習,而是將所學習的手工制作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從而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
總之,現代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新的知識與技能,還要培養學生靈活利用知識與技能的方法。因此,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傳統觀念,開展師生互動,構建融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創造動力,從而為社會培養實用型美術教學人才。
作者:黃淑文 黃清華 單位:江西省崇仁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