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目前學校存在諸多的不良現狀:學生在教室大聲喧嘩,或者互相追逐打鬧,在寢室不和睦,唯我獨尊或者有個別不合群,在食堂浪費糧食,坐公交車不讓座位、逃票,在圖書館大聲喧嘩,借書不還,特別是有部分同學出口臟話一大堆,在體育課堂中頂撞教師、對老師不尊重,也不少見……。這些不文明問題造成的原因包括家庭、社會環境、教育因素等等,最重要的是現代的道德教育缺失比較嚴重。所以教書育人,德育為先。而傳統的體育教育往往只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卻忽視了道德教育對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內容,不僅是時代的需要,也是體育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的內在要求。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中引入思想道德教育,必將對體育教學形成是有益的補充。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呢?
一、室內體育課的熏陶
在體育與健身理論知識中,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取得五連冠的“女排精神”;“人生能有幾回搏”的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首枚奧運金牌獲得者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及中國籃球第一中鋒姚明赴NBA打球;破110米欄世界紀錄的中國飛人劉翔;中國北京申奧最終取得成功等事例,使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的突飛猛進和體育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且激發了學生勤奮學習、積極鍛煉身體的自覺性,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了基礎。
二、室外體育課的感染
1.結合課堂常規進行德育滲透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常規,比如:上體育課必須穿運動服,不帶危險器具,上課不遲到、不早退,集合整隊做到“靜、齊、快”,有事請假,愛護公共財物。這些主要內容是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在實施過程中與講禮貌、講道德、守紀律等結合起來,使學生逐步形成遵守規章制度和熱愛集體的思想品質,它是上好體育課的保障。
2.結合不同的組織方法進行德育滲透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嚴謹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是上好體育課的重要條件之一,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途徑。在課的開始或結束時,經常有布置場地、搬運器材、清掃運動場、整理器材和修理器材等的活動,通過讓其參與這些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習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組織而迅速地調動隊伍,可以培養學生動作整齊、迅速和遵守紀律,形成集體協作的習慣;在進行分組及不分組輪換調隊時,要提倡讓兄弟班、組先行通過,切忌搶行或穿插,對本班調隊中互相謙讓的組及時給予表揚,培養學生互相尊重,講禮貌的文明品質。
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合理使用小干部和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樹立榜樣,可形成以先進帶動全班的學風;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倡導互幫互學的學風,提倡認真觀摩、取長補短,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練習質量,又利于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相協作的精神;在進行體育測試時,進行考試制度教育,杜絕作弊,培養學生誠實待人接物的誠信作風。
3.結合不同的教材內容進行德育滲透
體育教材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不同的教學內容所達到的德育教育效果也各不相同,歸納起來有下面幾點:
(1)體育游戲各種體育游戲教學,如“通過敵人封鎖線”“炸碉堡”等游戲可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2)集體性的體育項目集體性的體育項目,如籃球、排球、足球等,可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和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機智靈敏的應變能力。
(3)體操技巧、武術類體操、武術等項目,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勇敢、沉著、機智、果斷和自控能力。
(4)田徑類田徑運動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克服困難、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5)民族傳統體育在民族傳統體育中,安排加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具體教育內容。
(6)體育比賽
通過體育比賽,對學生進行紀律教育和公正誠實、積極進取的教育。針對不同的體育教材內容,教師要根據其特點,明確德育目標,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效果。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既“教書”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