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旅游管理論文
一、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實習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益補充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應該是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應用型人才,即學生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專業技能,而且還要有勤懇上進、團結誠信、勇于鉆研等優良品質和分析總結、溝通協調、隨機應變等工作能力。要想將旅游管理畢業生培養成這種綜合素質較高的旅游專業人才,除了要做好課堂教學外,還要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學習,到企業單位進行畢業實習就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益補充。
(二)實習是學生成功走向社會的必要準備當今社會是一個工作節奏快、講求效率的社會,各個單位在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普遍要求新入職的大學生最好能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尤其是在其進入本單位后要能盡快適應工作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獨立承擔一定的工作,以降低單位的人力資源成本,因此,若是一名大學畢業生只注重理論學習而忽略實踐學習的話,必然造成專業實踐經驗和能力的缺失,很難符合社會與用人單位的需要。
(三)實習是確定擇業方向和順利就業的有效途徑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主要的就業方向是飯店、旅行社和各個景區等旅游服務部門和一些其他類似的服務行業,由于個人能力、興趣愛好、身體條件等存在一些差異,對于自己適合什么樣的行業或職業,在沒有真正接觸實踐之前,恐怕還不能完全了解,因此通過實踐可以發現和檢驗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的擇業方向。另外,通過實習而留在原單位工作,也是學生直接進入企業工作、順利就業的捷徑,因為有企業表示,非常愿意接收內部的實習生成為正式員工,這樣可以節省招聘成本,保證人力資源的質量。
二、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教學中的問題
實踐教學中的實習教學非常重要,其組織形式一般有三種:集中實習、自主實習、集中與自主實習相結合,多數院校采取了集中實習教學形式。此種實習教學形式,學校比較方便地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指導和管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就學生方面來看,一是有些學生對實習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認真對待的態度,對實習教學在情緒上抵觸或漠然視之。二是多數學生心理不成熟,對服務工作不能正確認識、對自己的實習身份不能完全適應、對實習期間的勞動報酬差異不能正確理解,導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三是對食宿、工作條件等要求較高,對崗位分配存在異議,導致工作不安心。就學校方面來看,一是缺乏必要的常態化的實習引導與教育,只在快要實習前,給學生開會,導致學生在思想上準備不足,在實習期間,缺乏溝通與指導,導致學生在度過了實習早期的新鮮感后產生厭倦情緒。二是實習教學目的不明確,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學的實習教學模式,很多學校或院系都是個別領導和老師負責此項工作,憑經驗辦事,遇到問題臨時商量,使實習教學工作效率大降。
三、構建“適應與學習、分析與思考、總結與應用”的三步實習教學模式
從傳統的集中實習教學模式來看,學校相關管理工作和制度不到位,學生在實習前或實習中認識有偏差,目的不明確,在實習評價上缺乏約束力,造成一些學生的實習熱情減退,在掌握了基本技能以后,迷失了實習的方向,為實習而實習,往往體現為一種堅持行為,實習的盲目性增強,過分關心一些無意義的問題,如待遇能否提高、實習能否提前結束等。構建“三步”實習教學模式,即將學生的集中實習過程分為“適應與學習、分析與思考、總結與應用”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實習的重點各有側重(此以實習期一年為例,實習期半年的可相應縮短每個階段的時長)。
實現實行教學的全過程引導與考核,實習效果分階段評價,實習內容分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適應與學習階段,第1~3個月,此階段主要是適應實習單位和崗位,學習相關技能。
第二階段:分析與思考階段,第4~9個月,此階段在繼續加強技能訓練的基礎上,主要關注微觀層面發生的各種問題,分析判斷原因,思考解決方案。
第三階段:總結與應用階段,第10~12個月,此階段的重點是關注相對宏觀的管理方面的問題,深入思考企業、行業的發展,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總結實習的心得與社會體驗,確定職業方向、培養職業思維。
在此實習模式下,讓學生在每個階段的實習中都能有明確的目標和指導,同時配以科學的評價體系。以往實習結束后,學生的實習評價主要是依據實習單位的評價為主,且缺乏量化指標,因此此種評價方法主觀性較強,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實習的真實情況和效果,對學生實習效果的評價不科學、不客觀,因此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非常必要,在此提出在進行定性評價的基礎上還要建立定量的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教學是學生走向社會、實現就業的橋梁和紐帶,是學校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合格人才的必要途徑,因此,學校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的實習教學引導,創建完善的實習教學管理制度和模式,進行科學的評價,確保實習教學的質量。
作者:李鑫 朱斌 單位:渤海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