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家庭教育論文
一、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思想現狀
由于父母與孩子長期分開,親情交流很少,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影響比較大。我們知道,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留守兒童同樣如此,這對孩子心理成長非常不利。有些父母對孩子關心不夠,溝通僅限于詢問學習成績,親情的缺位,必定會讓孩子變得憂郁、冷漠,甚至出現叛逆心理。生活單調,寄宿生缺少認同感。農村小學本來就沒有太好的硬件設施,如果相應的軟件也跟不上,教育就會變得簡單生硬,寄宿生活當然也會變得單調和乏味。因為集體生活難免會有許多競爭,這也會讓一些孩子倍感壓力。如果這些留守兒童長時間得不到認同感,就會變得孤僻和偏執。
二、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對策
留守兒童寄宿學校,家長以為有學校教師管理就萬事大吉了;學校和教師以為有嚴格的日常管理,教育就會水到渠成。其實不然,留守兒童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有一定的心理訴求,當這些心理期望值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所以,針對寄宿生心理特質,做出教育方式的適時調整,也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1.做好調查,建立留守兒童成長檔案
留守兒童是特殊群體,在教育管理上要體現其特殊性。為了準確掌握這些孩子的基本情況和心理動態,不妨給這些留守兒童建立成長檔案。成長檔案最好和學生家長一起建立。記錄學生家庭地址、聯系電話號碼、家長工作地址和電話號碼。學生自身情況包括年齡、生日、愛好、特長,甚至飲食習慣和嗜好都可以登記造冊。便于教師隨時做出針對性施教和管理。如學生生日,如果教師能夠親自為學生過生日,就會讓學生感動至極。
2.真情關愛,凸顯人性教育理念
學校對寄宿生管理應該實行分包制,就是一個教師管理多少個學生。對這些留守兒童來說,分管教師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因此,管理教師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對這些留守兒童的管理,不能只是約束和訓誡,還要付出足夠的熱情和愛心才行。學習上細心輔導,積極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有成就感,學習就有較大的進步;生活上多多關心,對生病學生悉心照顧;活動上優先照顧,不管是學習活動還是娛樂活動,要對這些留守兒童給予政策傾斜,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這對培養其自信心很有幫助。
3.加強溝通,建設教師家長學生聯絡網
留守兒童和父母聯系的機會很少,聯系的渠道也很單一,由于家長比較忙,很少主動給孩子打電話。有些留守兒童因為害怕父母訓斥,更不愿意主動給父母打電話。這唯一的親情熱線常常處于冰冷的狀態。要建立聯絡網只能由教師牽線搭橋,教師可以主動和家長聯系,給家長介紹孩子在校表現,要求家長主動跟孩子聯系交流,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同時,還要建立學生定期匯報制度,要求學生定期給父母匯報學習思想情況。只要親情熱線熱起來,教育效果當然水到渠成。
4.搞好活動,增強留守兒童認同感和歸屬感
學校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特別對這些留守兒童來說,參加集體活動才能夠找到家的感覺,不管學習成績好壞,每一個人都需要掌聲和贊美。通過參加活動,會讓這些留守兒童的生活有充實感。教師要充分考慮孩子的需要,多多發起一些適合留守兒童參與的活動,如果能夠真正做到“與民同樂”,相信一定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因為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育效果自然就是春風化雨。
農村寄宿制小學留守兒童教育要齊抓共管,學校和教師應該是主導者,制定教育策略也要根據學校實際。只要建立科學的教育體系,真正落實因材施教教育原則,就可以獲得滿意的教育效果。
作者:常永斌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銀達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