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通識教育論文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批高校不僅進行了專業的婦女問題研究,而且許多高校在學校中開設了女性學和女性文學方面的專業課,甚至,有些高校開設了相關的選修課,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和喜愛。這些課程的設置不僅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對他們今后的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河南大學、同濟大學等先后開出了具有女性文學特色的課程如:中國現當代女作家、女性文學作品鑒賞、外國女性作家作品選讀、女性文學等課程。
與此同時,在社會的層面上舉辦了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女性文學與女性主題的研究成果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現象,女性文學作品的出版也層出不窮。進入21世紀以來,有關女性學的研究隨著女性主義思潮全球化的傳播已日益成為世界普遍的潮流,開設這方面課程的高校已很多了。而在我省內還沒有較獨立的女性文學課程,也沒有相對獨立的以性別視角下的課程建設。所以,建設女性文學課程是時代的趨勢和要求。具體到女性文學在高校通識教育課中的建設,筆者的主要思路是就是以歷史性、現代性與女性文體意識為組織文學作品的主導思想和主線,打破文學作品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圍繞著具有女性特色的幾個較大的主題進行文學作品的對比研究與介紹。也就是歷史性、現代性與女性文體意識視野下的中外文學作品主題對比研究。首先要對女性文學作品做一明確的定義:“女性文學是誕生于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開端的具有現代人文精神內涵的以女性為言說主體、經驗主體、思維主體、審美主體的文學”---劉思謙。這就給予我們選擇文學作品時一定的指導,不是所有的女性作品都可以,還是要有女性主體意識的文學作品才可以考慮選入。
對歷史性作為組織文學作品的主導思想和主線我們是這樣考慮的:縱觀文學的長河,我們驚奇地發現,盡管女性處于不同的時代背景,但有那么多的事件和情況是那么的相同,常常他們都是以不同面目出現的共同事件。所以,我們在組織文學作品時一定要將歷史性考慮進去,使這種共同性得以顯現。因為,時間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人類的文化和歷史中的時間不同于自然界的時間,人類文化中的時間性是相對的。人之作為人的生活,既是一種自我生成的命運。所以,當且僅當事物本身作為命運生成之過程時,它的時間性才就是它的歷史性。
現代性在組織女性文學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現代社會里,女性主體意識進入歷史和文學作品中的可能性:在人類文明的進化中,我們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再發展下去各個社會就不盡相同了,隨著現代化的到來整個社會產生了重大的變化,從思想意識上來看,人們受歷史的影響比較小了;從日常生活上,由于現代化的公共基礎設施和現代化的家庭設備使我們從日常生活的勞動中大大地解放出來,我們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來支配。這種重大的變化,對傳統的家庭觀念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女性在家庭的傳統角色上。夫妻兩人一起擔負家務和社會責任是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趨勢。女性的主體意識也隨著現代化的到來萌發和提升。這是女性文學誕生發展的歷史大背景,也是她的必要前提和歷史條件。所以,大學通識教育課中的女性文學應以歷史性、現代性與女性文體意識為組織文學作品的主導思想和主線,打破文學作品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圍繞著具有女性特色的幾個較大的主題進行文學作品的對比研究與介紹。女性主體意識進入歷史話語后,在文學領域關注和涉及的主題:政治參與、實際工作、愛情、婚姻、事業、現代女性的自我追求與生命體驗對人生的思考等。就這幾個主題進行中外文學作品的對比研究與教授。這就是我們對女性文學在高校通識教育課中的建設意義的思考。
作者:張娟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