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代版畫成為藝術家心靈的詮釋語言
當代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現代技術、信息化產業、新工藝、新材料發展空前發達,藝術家的創作思想開闊而自由,對社會、現實和對美的看待和理解,對人生和人性的看法、觀念都可以自由地表現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版畫材料和技術法上的運用使藝術家們的表現手段和方法更加開闊。不同的版種,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的世界,從純語言的表現到對人生的感悟,從技術層面的開掘到對社會的透視,咫尺天地,大千世界,一切盡在他們的追求與表現之中。版畫語言體現在畫面上,也體現在材料和技法上,體現在刀味、印味和紙味上,是藝術家心靈的感悟。如版畫家利用原生自然狀態的木板進行創作,印制出來的作品,保留了樹洞、樹結、裂縫等木頭原有的痕跡,使這些痕跡成為藝術語言的一部分,是藝術家從內心深處自然感發的對自然界的尊重,對自然造就的痕跡的眷戀。版畫不是簡單地模擬現實,它是藝術家心靈語言的體現,這種語言可以寫得很多很繁復,也可以很簡潔單一,可以很華麗也可以很樸實,只有一點是必須堅持的,它是藝術家心靈的語言。心靈語言的表現形式反映出畫家的精神境界、思想觀念、創作語言和表現規律、功力、修養、生活的積累、創作經驗以及探索創新精神。是極為認真地投入,傾注心血,研究試驗材料和技法的選用,或寫實或抽象,然后構思畫稿、刻板、印刷,心力注于筆尖、刀尖,注于點、線、面,注于色、象、紙上,畫家運用各種手法,使“凹”、“凸”、“平”、“孔”的各自語言更加豐富,當輕輕地將紙與版面拉開時,想象中的模糊畫面清晰地顯露在紙上,從內心噴出的激動和創作快感替代了艱苦的創作過程,作品隨著藝術家心靈語言的一一傾訴而誕生。
版畫的本體不僅僅是材料的印痕藝術,更是畫家思想與情感的印痕藝術。那種脫離了作者的創作意圖與精神指向空談其語言表現是不恰當的,藝術家的責任是用真誠的心靈卻創作真誠的作品,作品的文化含義和精神意蘊首先是在藝術家和自己的作品之間交流并產生的。版畫在創作中,最為重要的是畫家的思想以及其藝術觀念,有什么樣的思想境界和藝術觀念就決定著用什么樣的版畫表現語言去作特定的藝術追求,并最終將決定作品的成敗及作品內涵的深度。這種深度,不僅通過刻刀將作者對表現主題的認知凝固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里,盡情地宣泄和表露自己的情感和理念,同時也與觀者形成互動并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沒有約束的想象空間。這里舉個例子,以自然為主題的版畫家,被大自然深深打動的,追求單純、質樸、和諧和真摯,沉迷于大自然的簡樸和純凈中,懷著敏銳的感觸和迷戀的心去表現自然事物,一派青草,一潭沼澤、一朵白云,幾塊色版,由生活表層向深層次延進,形式質樸,卻體現內在的精神追求。用特有的藝術方式揭述和維護著自己心中的那片凈土,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園。觀者也被帶入那純凈之中。這是藝術家在用真摯細膩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并存及永恒的精神內涵,其實這也是藝術家自己崇尚和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心靈家園。
二、真誠和激情是版畫創作的不竭源泉
版畫從開始到結束,是畫家心靈的表達,這種表達通過作品的創作來實現。表達的全部歷程是體驗、感動、思想、行動,不斷生長、整合,分析,不斷引發、延展,而日漸純熟的過程,用審美知性不失時機地去把握、去發現、去捕捉,它用嫻熟技法中自然流溢的情感精靈,捉住了版味、韻味,藝術效果和審美情趣便不期而至,這不是刻意營造能產生的。這種自然流溢源自版畫家的真誠、敏感和對生活的激情,版畫家有著超越常人的敏感、感悟、耐心。唯有真誠和激情才能使畫者在版畫創作的艱苦過程中始終用心靈的真誠去創作和制作,用畫家心靈詮釋的語言一一刻印,其作品必打動人心、震撼心靈、令人感動,也讓畫者自身得到創作的愉悅。2007年榮獲美國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的徐冰曾說:任何繪畫藝術均以痕跡的形式留下畫面。版畫是以范圍明確、被規定的印痕形成畫面,這種規定性印痕之美,是被固定了的流動情感痕跡的再現。它要求這門藝術必須與自然物象拉開距離,即高度提煉又并行的關系。只有始終以至誠至真的心對待世界、對待生活、對待版畫創作,才能將藝術形式與自然生活、內心感受之間搭起一座橋梁,讓藝術之心傾訴,讓觀者共鳴、感動。
作者:郭紅雨 單位: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