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醫患關系論文
一、醫學生專業素養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1.調查過程
本研究運用文獻法和問卷法,借鑒了溫鉑的“醫學生專業素養問卷”,通過實證研究探討醫學生專業素養的結構特征。本次問卷調查采用群體抽樣調研法,選擇某臨床醫學院2009級、2010級和2012級部分醫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0份,其中有效問卷170份,有效回收率為85%。該問卷包含六個維度,即專業風格與技能、職業規范、專業態度、職業角色認知、專業價值觀和職業健康心理;共有46個題項,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依次為“完全贊同”、“比較贊同”、“不確定”、“比較不贊同”和“完全不贊同”開展調查。
2.調查結果與具體分析
(1)關于專業風格與技能、專業態度和專業價值觀的調查結果分析
醫學生對專業風格與技能的認知水平整體趨同,超過97%的人認為醫學生應沉著、冷靜、正直、堅強、務實創新、吃苦耐勞、仁慈、博愛,并善于與人交流,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并且應該充分了解患者在診療活動中的作用。在專業態度的調查上,總體形勢趨于樂觀,但仍有3.8%的人并不確定醫學生是否應該刻苦鉆研,3.3%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秉持一絲不茍的處事原則。專業價值觀的調查結果相對比較集中,超過97%的人均認為醫學生應尊重患者,應掌握較高的專業技能,應樹立正確的三觀,應以人為本,學會理解患者。
(2)關于職業規范的調查結果分析
該項調查結果并不如“專業技能風格”樂觀。6.5%的人并不認為收受紅包存在危害,也未認識到崇高理想的重要性,近6%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近5%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熱愛工作,且應光明磊落、不圖小利。雖然相對于主流認知,不贊同的僅為少數(不超過6.5%),但仍應引起高度重視。這也折射出在當前復雜的醫患關系面前,醫學生職業價值取向開始出現偏差。
(3)關于職業角色認知的調查結果分析
高達14.7%的人并不贊同醫學生應當興趣廣泛,4.3%的人并不認為醫學生應有較強的求知欲望,近4%的人并不認為醫學生應注重外在形象得體,并樹立鍥而不舍的信念。其實不管是醫學生還是其他專業的學生,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涉獵不同學科知識,對成為復合型人才有很大的幫助。而儀表大方、求知欲望、勇于實踐、永不言敗等,更是當代大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作為專業技能更強的醫學生,不論面對日趨緊張又頻繁出現的醫患矛盾,還是層出不窮的臨床醫學研究新問題,都應成為大學生中的佼佼者。
(4)關于職業健康心理的調查結果分析
近7%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超過3%的人不贊同醫學生應有同情心、樂于助人。白衣天使肩負救死扶傷的使命,應對病人有同情心、樂于幫助他人,應在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這是全社會對白衣天使的期待,更應是每一個醫學生該具有的職業健康心理。
二、醫學生專業素養提升的對策研究
1.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增強醫學生的職業規范
緊密聯系課堂教育,抓好課堂這一重要的教育平臺,全面滲透醫德、醫風教育。專業教師結合自身經歷和工作經驗,剖析具體案例,如醫生“收受紅包”問題、醫患矛盾等個案都可以在課堂中讓醫學生開展深入的探討與交流,使其從中受到啟發,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共同找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使醫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未來職業道路中的職業道德規范。開展醫患溝通教育,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和良好的醫德、醫風。以“醫患溝通學”課程為平臺,開展醫患溝通理論教學,并采用案例教學、模擬情境教學等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將醫患溝通教育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培養醫學生主動關心患者、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機制的職業習慣,并將此良好習慣衍化為一種自覺職業規范,在推動醫德教育的同時更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2.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提升醫學生的職業角色認知
轉變教育觀念,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于醫學教育的始終,將醫學生的職業角色認知內化為一種人文素質與人文精神,不斷提升其專業素養。明確醫學人文學科的地位與重要性,強化對醫學人文學科的重視,并以此為基礎開設人文社科類選修課,避免單純醫學教學模式的缺陷;不斷改進醫學人文課程的教學方式,創建科學的教學評估體系。要不斷提高任課教師的人文素養,不僅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較高的專業技能,還需有深厚的人文知識底蘊,將人文知識融入專業教學,加深醫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與認知,對“醫生”這一職業角色的定位與認知。高度重視實踐教育,利用臨床實習(見習)、社會實踐等多種渠道開展人文素養教育。在臨床實習中,醫學生通過臨床觀察、自我思考與體會,切身體會患者的疾苦,親眼目睹醫生救死扶傷、同情患者的高尚品質,有助于內化其人文素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等為醫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自己所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醫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利用所學知識,開展衛生、健康知識方面的宣傳,讓醫學生在社會課堂中更好地接受人文素養教育,提升職業角色認知與專業素養。
3.開展生命意識教育,塑造醫學生的職業健康心理
加強生命意識教育,幫助醫學生樹立科學的生命觀,使其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珍愛生命,懂得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更好地塑造醫學生的職業健康心理。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媒介與教學手段,讓醫學生理解生命的神圣性,更好地肩負救死扶傷的使命;樹立全力挽救生命的理念,不僅注重患者身體的治療與康復,更要注重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狀況;樹立公平、公正的醫療救助觀,要對患者一視同仁,彰顯社會的公平與和諧,彰顯醫學生科學的生命觀,使醫療活動充滿人文關懷,也使醫學生的職業健康心理與專業素養得到有效塑造與提升。
作者:湯亞玲 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