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長期以來英語一直被看做是孤立的公共基礎課程,所教授的內容也未能與學生未來的職業有效結合,很難滿足不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隨著企業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加快,職業崗位對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廣泛。以“工學結合、能力為本”的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將來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在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重點提高工作過程中的行業英語交際能力,利用建筑類院校的辦學傳統、辦學理念和教育資源,培養出既有特色,又能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點。
一、公共英語行業化對建筑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意義
近年來,中國政府逐步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有能力的建筑公司走上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的增長也吸引了世界各國的大批投資商、設計師和承包商來華開拓業務。我國建筑市場日益國際化。從建筑業發展和市場調查的情況來看,建筑企業尤其是外資企業和進入國際建筑市場的企業,亟須既熟悉國際工程承包業務、掌握建筑工程技術,同時又精通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多數國際承包公司的做法是一個大的施工現場配一兩個翻譯完成語言溝通工作。但一個項目有項目經理、工程師、工長若干人,還有材料采購、生活采購等等,都需要語言溝通,工程量計算、來往信函、現場會議、接待業主和監理工程師、工程索賠等也有語言溝通的問題。語言不通既影響企業形象,又影響工作效率。復合型人才短缺嚴重制約了國內建筑企業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必須加大投入力度,盡快解決建筑業復合型人才乏的問題,把培養和造就一批高層次國際經營人才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抓好,以國際性的人才樹立起國際化公司的嶄新形象。
二、公共英語行業化的構想與嘗試
(一)基本思路及教學目標定位
近年來我們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朝著實用方面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緊扣專業培養目標,如何與工作崗位聯系,滿足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要求以及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要求,同時又作為一門獨立的公共必修基礎課為專業教學服務,一直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也意識到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企業崗位所需的英語才是高職院校應教的英語”的思想,深化對“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認識,圍繞就業崗位群的需要確定教學目標,建立教學體系。弱化語言學科英語傾向,強化崗位實用英語本位。
(二)改革路徑
我們首先研究了我院建筑類各專業類學習領域。重點研究分析建筑專業類基礎學習領域、職業遷移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和綜合學習領域與大一、大二年級相關的內容,然后研究和確定《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領域。改革的宗旨:讓學生跟著專業學好英語。1)通過對我院建筑類專業職業崗位調查以及職業能力分析,確定了《大學英語》行業化課程的培養目標,即主要是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應具備的與基本職業技能有關的大學英語知識,并根據職業能力的分類確定具體培養目標。2)根據行業化課程理念,《大學英語》課程應基于工作過程進行模塊化教學,并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具體的改革。3)《大學英語》課程將緊扣專業培養目標把教學與實際工作情境相結合和學習領域的實際訓練,使學生的基本知識與實操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獲得就業所必備的工作過程知識。
(三)教學項目情景化
一個教學項目就是一個學習情境。學習情境是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實際應用環境結合在一起。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利于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創設情境一定要圍繞著教學目標,緊貼教學內容。據此我們根據建筑類專業的典型工作內容,將英語知識劃分為若干個學習情境,即若干個學習教學項目。(四)依據改革方案,調整課程教學方法根據建筑行業典型工作內容,確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方法為工作過程情景項目教學法,確定項目任務,制訂計劃,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行動。在行業英語項目教學中分別涉及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結構、工程測量、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房地產、建筑裝飾、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建筑色彩與建筑風格、綠色建筑、建筑電氣、給排水、暖通與空調等;增加了建筑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各自工作實際會話用語,如建材詢價訂購、施工計劃與進度、工地參觀、施工安全檢查、招投標等行業常用的會話內容;還添加了施工日志、設計方案及說明、合同協議、可行性報告等建筑行業實用的應用文體,既涵蓋與行業相關的典型工作內容與場景,又強調相應的語言技能訓練,使學生英語語言技能的發展和職業技能的發展同步。使《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更好融入建筑行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中去。
三、課程改革擬解決的問題
(一)擬打破《大學英語》學科體系的構建模式
以模塊化為主線構建《大學英語》課程培養目標,建立以工作任務為核心進行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體系改革。以工作任務為核心分解出若干項目,圍繞每個項目,分析其必需的工作職責要求和它所需的支撐知識,使用學做相間、以師生及學生之間互動的合作行動方式,進而有效地實施課程的教學。
(二)擬解決《大學英語》課程內容的模塊及結構問題
知識的總量增加,除公共英語外,按照行業工作過程來序化知識,即以工作過程為參照,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使適度夠用知識的總量沒有變化,而是大學英語知識在課程中的排序方式發生了變化。
(三)擬改變學生學習《大學英語》課程的思維
我院生源較差,基礎參差不齊。學生長期以來接受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為中心講解、示范,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學生已經習慣這種教學模式,形成定勢思維模式。而以為專業服務為宗旨,英語結合專業為主線進行知識傳授實施教學,學生能學到實際崗位所需的真實的鮮活的英語,學生要參加教學過程并在團隊活動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