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對農產品市場化的認識
對市場體系的融入:對市場體系的融入意味著整個經濟社會中市場本身的擴大,但農業生產本身十分強調對土地要素的依賴,所以,可能會出現一些地區因為對該地區的勞動要素和資本要素的吸附性并形成產品和要素的區域限制性等情況。因此,在具體融入市場體系的時候,要根據市場的具體標準,改進自身的生產銷售和管理經營,從而保證更多的資本流入市場。農業部門對市場的融入也要打破區域限制,改變產品和要素在區域內部進行流通的封閉狀態。由此表明,農產品市場化的2個基本步驟是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過程。
二、農產品市場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有效減輕農民負擔
農產品市場化可以有效地減輕農民的負擔。在計劃經濟模式下,農業部門需要按照各種具體的行政指令對各種資源繼續進行配置。因此,在具體的資源配置過程中,需要依賴人員眾多、組織龐大的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來完成各種相關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工作。但是,在行政式的傳遞過程中,會造成較大的信息成本,并極易導致信息的失真,從而造成較高的行政管理成本,并會對中央計劃管理部門的最終判斷與決策的準確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較大的行政管理成本會給廣大農民帶來較重的負擔。所以,采取農產品市場化模式,可以逐漸削減政府的各種行政管理機構,其中也包括農業生產管理部門,從而有效地降低了農產品的生產成本,農民的負擔也隨之降低。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經濟更具生機和活力,發展勢頭良好。
2、增加農民收入
農產品市場化不但可以有效地減輕農民的負擔,還可以極大地增加農民的實際收入。農產品市場化模式下,大量優質的勞動要素開始移向農業部門,而按照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如果根據不同的比較優勢進行專業生產的兩個經濟地區進行相關產品的貿易往來,并保證市場的開放性和相互擴大,便會出現相同的勞動力取得較為一致收入的趨勢,于是,農民的純收入便會顯著地提高。隨著優質勞動力的不斷投入,農業生產的實際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3、其他要素分析
除了勞動要素等,農業部門所用到的資本、土地等其他要素也會出現類似的價格變化趨勢。例如,各種社會資源會有序地回流到農村,增加農業經濟部門的實際產出。同時,也可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城市帶動農村發展,工業也可以很好地反哺農業,相互之間互動良好。而且,農業生產過程的開放化也會促進各種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農業生產將實現規模經濟。總之,市場化模式下,農產品不再只是單純的生存所需的消耗品,而開始以一種商品的全新姿態而存在。同時,規模經濟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農民的實際利潤,各種新型高效的農業技術也能得到更好的普及和應用,從而促進了農業科學技術的傳播,有效地增加了農業經濟的實際產出,并推動農業經濟的良好快速發展。
三、總結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管理體制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產品市場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農產品市場化模式下,農民的負擔得到了有效的減輕,收入也隨之增加,農產品也開始以一種商品的全新姿態而存在。同時,各種新型高效的農業技術也能得到更好的普及和應用,從而有效地增加了農業經濟的實際產出,推動了農業經濟的良好快速發展。
作者:王春林 單位:內蒙古包頭市昆區農牧林水局
(二)
一、農業合作經濟產生的背景
1、傳統農業抵御風險的能力不足
單獨的家庭經營模式對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沒有很強的抵御能力,而且農業生產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因此,農戶需要通過農業合作經濟,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
2、農產品的特性
農產品的不易保存與專用型決定了農業需要合作經濟制度,大部分的農產品都不易保存,而且銷售時間都很短,一旦在成熟或采摘之后沒有盡快銷售或加工,豐收的農產品就會很快腐爛,也給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許多生產資料都是針對農業方面的,如果放棄農業經營,會遭受很大的損失。為了減少上述方面的損失,農戶希望能夠尋求在生產、銷售過程中的穩定合作。
3、傳統農業缺乏競爭力
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小規模的經營方式沒有競爭力。通常來說,農戶的經營范圍較小,不能形成大的規模。農戶在單獨采購生產資料時,因采購量太少而不能獲得優惠的價格,而小批量的出售農產品,也難以獲得較高的價格。小規模的農業生產不可以采用大型機械,不能使成本控制到最低。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就需要各農戶聯合起來,形成大規模的農業活動來提高收益。
二、農業合作經濟對農業經濟的作用
1、提高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
首先農業合作經濟最直接也是最明顯的作用就是增加農民的收入,在沒有發展農業合作經濟之前,農戶的小規模經營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農戶的收入也不理想。農業合作經濟的實施不僅提高了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而且也加強了農民自身的競爭力。這樣,既能使農民在交易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利潤,同時也增強了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另外,農業合作經濟有利于大型機械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
2、農業合作經濟促進農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合作經濟的形式是農戶自愿地組織在一起,進行共同生產、共同銷售。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管理上和技術上都需要改進,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也值得共同學習借鑒。農業合作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有利于提高我國農業的管理水平。
3、農業合作經濟能夠促進我國農業市場的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單個的農戶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所以合作經濟的發展是農業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合作經濟可以把單獨農戶的資源進行整合,改變其市場地位并提高經濟效益。縱觀全球,農業合作經濟已經在大部分的農業發展中國家占據著重要地位,凡是受市場經濟支配的農業,農業合作經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小結
農業合作經濟是在農業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產生的,但是我國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比較落后,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農業合作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國要進一步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縮小城鄉差距,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農業合作經濟不僅有利于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而且也有利于農村的經濟發展,因此,合作經濟關系到社會民生,要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更要在農業合作經濟方面不斷努力。
作者:王春林 單位:內蒙古包頭市昆區農牧林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