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英語教學
一、解讀信息技術
認知論語言學家(Tomasello,2003)認為,兒童的語言發展是天生能力與客觀的經驗相互作用的結果,兒童的語言發展依賴于對周圍世界形成的概念以及與周圍人的交流。這就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雖然沒有交流英語的自然環境,但教師可以建立模擬目的語環境,并在其中設計面對面的、有具體交際目的的交流活動。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恰好為教師教學改革的嘗試提供了契機。多媒體教學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將數值、文字、動態圖形、聲音等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傳播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相互之間有信息的實時交換,為學習者,特別是外語學習者提供難得的真實情景、真實的語言。正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談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決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確指出:小學英語的開設,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別是要把現代網絡技術運用到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來。
二、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英語朗讀教學水平
筆者認為,利用網絡等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朗讀教學結合,能帶來培養語感、規范語流、增強信心三大優點:
1.幫助學生在形象理解中培養語感。語感來自個體語言和言語實踐,是語言和言語訓練到一定程度時形成的。良好的語音語感是在語言環境中熏染出來的,而不是從眼睛看到的字符中學來的。傳統的語言輸入主要來自于課堂和課文,而且缺乏語言環境的支撐。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利用一些非自然輸入活動,如朗讀,想象等方式,幫助學生通過形象思維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助其對課文能有更形象地理解,同時在朗讀中建立英語詞形、聲符、語義和內涵之間的聯系。
虛擬、豐富多彩的網絡環境恰好打開了教師與學生們想象的空間。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內容重新編排、認真篩選,事先編制好教學內容和程序,節約了大量的時間,使教學節奏明顯加快,教學密度增大。因此,就能從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壓縮出時間來進行大量的口語練習,使學生們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時間。另一方面,多媒體電腦的交互性和智能化,也成為醫治中國學生“啞巴英語”這一通病的良藥。學生們不僅可以和多媒體電腦設置的虛擬人物對話,還能依據電腦的評判(包括語音、詞法、句法甚至習慣用語)修正自身的錯誤。在信息交互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只是知識的接受者,還是教學主題的參與者,他們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積極介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些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更為重要的是,結合每一課的課件中的跟讀、模仿、問答練習、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訓練,給學生提供練習材料,讓情景的設置配合情景活動,為學生提供想象空間,創造進一步理解語言的條件,將所學知識變為己用,講出來,讓他們有開口的欲望,并真正說出口,進行語言交際,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形成流暢的語流和悅耳的語感,使學生對英語語言更有敏銳感覺,表達更流暢。“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千古名言就是非自然輸入能培養語感,促進理解的佐證。
另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學生反復模仿、朗讀和背誦,多次體味英語課文,不斷地直接受到范文規范、地道、優美、帶有英語文化色彩的語言文字熏陶,在大腦皮層就會留下連貫的、系統的、符合英語語言習慣的痕跡,這樣大腦不僅能易于攝入言語,也能有助于言語輸出得更流暢、正確。
2.提高學生在英語語言表達中流利與規范程度。漢語的發音系統與英語的發音系統區別甚大,漢語語音語調對學習英語語音語調的負遷移遠大于正遷移。在這種情況下,朗讀訓練是幫助學生獲得正確語音語調、提高語言流利程度的有效教學手段,能有效訓練學生發音器官適應英語發音的需要。1996年,文秋芳說過,“中國人的發音器官和嘴里的運動肌肉都不習慣于英語的發音。如果不通過朗讀,就無法訓練嘴部肌肉的運動,很可能心理知道某個詞,甚至能拼寫,但舌頭就是不聽使喚,說不出來。”
學生英語朗讀得好與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示范。這是給學生“先入為主”的朗讀音調印象。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十分注重范讀和領讀。授課前,教師最好先自身調整音調,盡量與標準音保持一致。在自身(或音帶)范讀、領讀時,教師可配以手勢表示升調、降調、重讀等,加深學生的理解。以后還可指導學生在課文上標音調符號。但由于我們教師也是英語學習者,為了最大限度地向學生提供正確、地道的英語學習模式,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視聽手段,通過有目的的任務活動設計,如選擇有節奏的歌曲、韻文(chan)t、動畫片段等原汁原味的語言材料,提升學生對英語口語的敏感度,使得零散、難以理解的文本知識直觀化,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發音習慣。
無限的網絡空間同時也為這種教學構思和學習方式提供了最大的平臺。例如:在英語課前的幾分鐘,教師播放從網絡中下載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簡單易學、節奏鮮明的兒童歌曲,或是朗誦一些瑯瑯上口的英語小詩,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學習英語的良好境界。抓住這一時機,教師又在開始上課時的五分鐘之內,對學生進行語音訓練,充分利用錄音設備,多聽標準的語音,讓學生在語音的學習中,感知語音的優美、語調的流暢,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再如,平時我也經常上網或從其它英語教師博客中,尋找一些有關兒童英語學習的資源,并把這些資源應用于日常教學,同時還教給學生一些尋找學習資源的方法和給他們提供一些好的英語學習網站,讓他們在相關網站中體會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故事或卡通片,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知識獲得的廣度,又有助于學生增進對所讀材料的理解、診斷默讀中存在的問題、增加詞匯量、提高口語水平等。
3.改造語言環境,突破心理圍墻,增強自信心。在語言學習中,語言習得能力與生俱來,其外化形式是語音,如果兒童發音不好,在同學面前暴露自己的“缺點”,就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課堂教學中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有一部分優生愛發言,講起英語來很流利,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由于受心理因素或表達能力的限制,常常“沉默”。久而久之,成為課堂上的觀眾或陪客,大大影響了他們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