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能力的培養
1.緊扣課本,重視課堂閱讀教學。
(1)課前預習,培養能力。課前預習是非常重要的,能使學生對即將要學的課文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當時的思想態度,新知識點進行旁批注釋,不懂的地方第二天上課注意聽,帶著疑問上課,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率。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方法,上課效果得到了提高,學習也會更主動,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課堂圍繞中心,整體教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下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3)課后及時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作出評價。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同,教師應該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制定一份計劃,觀察每個學生每周的發展狀況,客觀公正地給予每個同學評價,對于進步的同學應該提出表揚,還存在不足的同學,指出努力的方向,讓學生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2.擴大閱讀面,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現在是一個信息社會,光注重課堂上的閱讀是不夠的,還要加強擴展學生們課外的閱讀范圍。閱讀范圍廣,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和心胸,讓學生們了解到大自然的美妙。閱讀范圍的擴大也能豐富學生知識的儲存,對語言的學習和作文的寫作有很大幫助。
3.避免閱讀中的不良傾向,及時作出調整。
(1)避免死讀書。高中生任務繁重,很多同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讀,這樣讀書不僅學不到東西,還會浪費時間,對學習產生厭倦,教師應針對這種情況對學生做出及時調整,讓學生有興趣學,才能學得更好。
(2)避免盲目閱讀。閱讀的本意是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盲目的閱讀會適得其反,不僅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不到提高,可能還會影響心靈的發展和人格的形成,因此選擇性閱讀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閱讀不應該僅僅是讀書,要有效率地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有效率地讀書有哪些方法呢?有以下幾點:
1.創造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課堂上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夠讓學生更加活躍積極,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的情緒格外重要,它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應該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示范,傳授方法。
古語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這句話充分的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如果教師只是教學生背詩詞,那么學生就只會背詩詞,只有教師傳授給了學生欣賞詩詞的方法,學生才能掌握到詩詞的真諦。閱讀也是一樣,大多數同學讀書只是讀一遍,并沒有深層次地去理解,教師要教學生閱讀的方法,在課堂上進行示范。首先,閱讀的時候要了解文章的背景,對不懂的成語應在旁圈點勾畫,文言文的實詞虛詞要在旁加以批注。這樣更能加強理解,閱讀能力也能得到明顯的提高;其次,閱讀也是講究方法的,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加以指導。比如讀古詩詞應該分為五步,第一步是解題,就是理解標題的意思;第二步是釋詞,每個字的意思應加以解釋,在此處作何理解;第三步是譯句,了解了每個詞的意思,那么每個句子的理解就不難了,翻譯句子應注意聯系作者所想要表達出的意境;第四步是賞析,抓住詩人語言運用的優美之處加以賞析;第五步是背誦,一篇好的作品,背誦下來才能為自己所用。
(1)讀、寫、聽、說。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要注重四個方面:讀,寫,聽,說。讀,就是要多讀書,廣泛的學習,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此可見,多讀書對一個人的思想視野有很大幫助;寫,對平時日常生活的所見所想都記錄下來,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聽,多聽取他人的意見,對閱讀的見解;說,閱讀光心里明白沒有用,還要表達出來,講出心中所想,多于他人交流閱讀心得,取長補短,才能受益良多。
(2)課外拓展,提升閱讀水平。僅僅局限于課本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從各個方面得到提升,人文、地理、生物、大自然,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積累更多的素材,也可以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閱讀水平。三、結束語富斯德說“:我們可以由讀書搜集知識,但必須利用思考把糠和麥子分開。”閱讀固然重要,但是讀書不能忘記思考,教師要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閱讀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解幸敏 單位:河北涿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