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學論文
一、地理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
地理有效教學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因此,讓很多的教師束手無策。筆者認為,初中地理有效教學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教師是有效教學實施的主體。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雖然在思維和動手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成長,但是初中地理學科在理論知識方面比較廣闊,而且在實踐能力方面,也要求學生能夠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初中地理學科在日后的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在這一點上,關鍵在于和學生有效進行溝通,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教師在設計一節課的時候,不要總是以自己的“表演”為主,而是以學生是否更容易掌握、是否會應用為主。另一方面,不要總是追求課程的完美性,還要了解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將教師作為主體來看待,并且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使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有效教學的關鍵。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初中地理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如果貿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不僅會讓學生聽不懂教師的講解內容,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打亂教師的清晰思維。因此,在今后的教學當中,必須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工作。在本文中,主要以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為例,七年級地理上冊有關大洲大洋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一節手工活動課展開大洲大洋之旅。讓學生準備剪刀、紙、水彩筆等用具,自制大洲大洋的拼圖,在拼圖中體現一些天然和人工的分界線,用彩筆描繪出來,比如,亞洲和歐洲是一塊大陸,中間的分界線是天然的山脈、河流,這些山脈、河流如何表示,聯系實際解讀地圖的知識完成。這樣一來,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相關知識,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實現了有效性教學。
3.帶學生走出課堂,結合生活實際是有效教學的根本。地理學科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尤其是初中地理,初中是學生為高中階段打基礎的時期,雖然知識點的難度不是很高,但是涉及范圍比較廣泛。教師在教授地理知識的時候,不能僅僅在課堂中進行教學,還需要帶領學生到課堂外面去感受,這樣不僅可以達到一個較好的效果,同時可以讓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與自然情況相結合,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獲得了一個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關于山川河流的相關知識不在少數,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考查河流,觀望山川,主要是以本地的河流、山川為主。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直觀的了解,這樣就可以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課堂外的時間不能過長,否則很容易超出教師的掌控范圍,達不到有效性教學。
二、初中地理學科有效教學的思考
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一定要避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教師可以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另一方面,要靈活地教授地理知識,與身邊的自然情況和社會情況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性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同時在考試時和實際的應用中,都獲得一個理想的成績。初中地理學科在有效教學的方法和思維上,還是需要進一步深化,比如,教師列舉的例子應該是眾所周知的,而不是偏門的案例,還有就是不斷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增強有效性教學。初中地理學科有效性教學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雖然得到了一個較好的成績,但在很多的方面依然要加強,避免出現漏洞。
三、總結
本文對初中地理學科有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進行了一定的討論,從現有的教學情況來看,初中地理學科還有很多的方面要加強,未來的教學任務比較艱巨。教師與學生平等地對話和交流,采用針對性的教學來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地理教學一定可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作者:楊東昕 單位:河北雄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