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第一篇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的重要性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現狀的需要
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模式常年來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即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起輔助作用;在上機操作中,教師往往對學生不管不問,上機課仿佛變成了學生的自由天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樣的放任方式使學生掌握不到真正的知識。而且信息技術課不是像語文、數學那樣的重點專業課,信息技術老師都不會引起重視,以致于耽誤了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與能力的學習,錯過了最佳年齡段的關鍵時期。種種現狀都要求教師需要采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解決這個難題。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學科特點的需要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操作性特別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是不能夠完全掌握的,只有學生上機操作,多練習,才能夠熟練掌握。比如Office辦公軟件的操作,其中的具體細節非常多,需要學生上機操作,一步一步來實行,如果按照傳統模式來教學,理論課教師為中心,操作課自由活動,那么導致的新世紀文盲會越來越多。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中的具體教學模式
(一)創設分層次教學情境
創設教學情境時,由于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基礎,要分層次進行。分層次進行的意思是在高一開課之前,先進行計算機操作小測試,根據操作計算機能力的強弱分成不同的班級來授課,針對能力強的同學,難度就相應高一些,反之成立。創設情境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滿足好奇心的環境,讓學生在思考與實踐中完成課程,把外在的知識經驗通過思考轉換成自己的內在知識建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分層次地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也就是實行不同班級不同教學任務的設計,具體課堂具體分析,讓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
(二)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在分層次創設教學情境之后,任務便擺在了學生的眼前。如果完成任務成了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小組討論式是值得提倡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任務的完成,有助于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任務有幾個,就分幾人一個小組。每個任務指派一個人去完成,教師在任務規定完成時間內不允許提示學生具體做法和思路,要完全由學生來自主完成。遇到難度比較大的問題時,教師要向學生提供一些方法和線索,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當小組成員內部都完成了任務時,由組長歸納整理,所有的組員集體討論分析,判斷每個任務完成情況并給予評價,最后上交給老師。
(三)評價反饋
老師體現價值的階段主要體現在評價反饋階段。老師要針對每一個任務給予講解,講解完之后,針對不同小組的結果給予評價,并說出導致錯誤結果的原因,對于錯誤的結果,一定要讓學生改正并重新遞交一份。這些任務都要在上機中完成,具體操作要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在這個階段中,小組內部評論、教師評論、學生自我評論三種結合,共同把具體任務搞清楚。
三、任務驅動式教學注意事項
(一)尊重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高中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生理、心理和道德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不平衡性,高中心理過程種種矛盾也表現出動蕩性。這一時期的學生最容易受人引導,好奇心較強,自尊心強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經常給予學生鼓勵,不要隨意批評,就算做錯了,也要耐心給予引導。
(二)任務的布置要體現生活性
教師在任務的設計中要時時體現出生活性,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比如在Word操作軟件的任務布置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制作一張課程表,或者是制作一張迎新晚會的節目單;在PPT制作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制作一個語文課文的小課件,或者是進行自我介紹的小課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會讓學生增加親切感與熟悉感,更加有興趣來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
作者:黃勇 單位:江蘇省鹽城中學
第二篇
一、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注意點
1.學生計算機興趣差異較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由于各個學生的性格、喜好的差異,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差異也較大。某些學生天生對電子設備感興趣,某些學生就是討厭電腦屏幕。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更需要注意任務教學的布置。針對興趣差異較大的情況,教師要注意對學生計算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在計算機技術的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動力。
2.學生學習態度好壞不一
對于任何學科的學習,我們需要注意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問題,這是決定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有些優等生,天生就有刻苦嚴謹的學習態度;另外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學習。在目前的國內教育形勢下,某些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被動地學習。這對于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和創新極為不利,教師布置任務需要注意思想教育成分,幫助他們在觀念上端正學習態度。
二、高中信息技術中任務驅動法實施步驟
1.課前調查,分層任務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注意點中,對于學生的摸底是非常重要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達到任務驅動法在高中計算機教學應用中的良好效果,我們需要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有全面了解。同時,計算機教室還需要對學生的智力因素和課堂表現等進行全面考慮,從而客觀地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層次基礎。對于學生,教師還要及時引導、幫助學生在互助和協作中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同時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改變教學任務的布置,采用由淺及深的任務布置規則,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學習效率。
2.課前準備,設計任務
要想保證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前必須對課堂教學內容做好準備。針對高中計算機教材,結合每節課的教學任務,給學生設置合理的學習任務。同時,必須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水平和計算機基礎能力,選取有效任務。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課前的任務準備工作是決定任務驅動法效果的關鍵,也是教學質量得以保證的關鍵。針對課前任務的準備,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2.1針對性原則每節計算機課的任務的選取必須具有針對性,既要針對學生的能力,又要考慮到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時,任務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展開。由于高中計算機學科的特殊性,學生不會特地預習和復習。因此,在每節課的驅動任務布置中,還需要加強對計算機知識的回顧和更新,這是保證任務質量的重要因素。
2.2趣味性原則原本的高中課程就已經相當多且繁雜了,高中計算機教學不是所謂的“主科”。對此,我們需要通過趣味性原則的使用,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計算機技能。教師布置的任務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則將極大地強化高中計算機課堂的教學效果。
2.3實用性原則計算機學科是一門運用廣泛的應用型學科,教師在驅動性任務的布置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實際應用的可行性原則。在教師布置驅動性任務的同時,既要注意任務的實際應用性,又要注意其在學生間實施的可行性。例如,教師布置學生完成利用Powerpoint軟件完成個人名片的制作。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布置可行性的要求。
3.課堂實施,師生協作
對于高中計算機教學來講,課堂是主要陣地。教師作為學生課堂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要做到及時、合理地布置驅動性任務。教師在課堂上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提出學習任務。此過程,必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愿意學習,自主學習。在驅動性任務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對布置的任務進行及時指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學習品質。學生在對應的任務下,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4.課后評價,及時總結
針對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特點,教師必須對驅動性任務的成果及時檢查,以保證教學效果。對信息技術的驅動性任務教學,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更要注重學生在此過程中具備的學習品質和方法。在對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成果檢驗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標。
三、總結
總之,信息技術課堂離不開任務驅動法的幫助。針對高中信息課教學時間短、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特點,廣大高中計算機信息教職人員必須不動搖地實施任務驅動法,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作者:李銀龍 單位:射陽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