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轉變觀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例如在學習《兩代人的對話》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時,在課堂教學中突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沒有直接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歸納、總結知識,有意識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進行了小品表演—小莉的煩惱:小莉是獨生女,14歲生日前,本班幾個要好的同學和幾個小學同學都說好要參加她的生日聚會,小莉也想利用這個機會與同學聊聊天,放松放松。可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上班又忙,怎么辦?由此,引出了這樣一個話題讓學生思考:我們與父母交往、溝通的技巧。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讓學生深入理解與父母的交往藝術。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提出來如下的與父母交往的策略:策略之一:贊賞父母,要學會真誠、得體的贊賞父母,這是增進親情的有效方法。策略之二:認真聆聽父母,這樣交往起來可以避免誤會。與父母交談,要先聆聽,再傾訴,在傾聽中我們能體會父母的心情、期望和用意。策略之三:與父母交往不能太計較。即使是父母錯了,也要多原諒,不要非與父母爭個高下。在父母面前我們認個錯,也不會丟面子,反而會讓我們丟掉包袱得到更多的愛和快樂。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沒有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根據經驗總結出一些與父母溝通的技巧,掌握基本的溝通要領。這樣才能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二、巧設疑問,引導學生在疑惑中創新
質疑是創新的基礎,只有對一個問題提出質疑才會去不斷深入研究,以獲取新的思路與方法。在初中政治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課堂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欲望的驅使下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在設置問題情景后留下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樣一系列的過程中不斷地激活自己的思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不言代價與回報》這節課的學習中,在指導學生閱讀完教材第13頁父母、朋友的話之后,我提出了這樣的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一:小柯選擇的責任是什么?問題二:如果承擔這個責任,小柯可能付出什么?問題三:如果承擔這個責任,對小柯會有什么幫助?問題提出后,我留下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探討、交流,再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問題情景的引導下,能更好地激發思維,在疑惑中激發自身的創新潛能。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性人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今,提倡人的創造性以及開拓型的性格已成為對人品質評價的趨勢,對學生創新性人格的塑造就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個性指的就是有利于創新活動的個性品質,這些品質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將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具有完整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創新人格的培養主要包括對學生的好奇心,自信心,責任心以及進取心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冒險精神;培養學生敢于競爭,否定與懷疑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承受力,決斷力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群體意識,最終幫助學生樹立階段性的奮斗目標以及遠大的人生目標。因此,在初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做到:1.要對學生的獨創性與多樣性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2.提倡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索、不斷創新,鼓勵學生不迷信權威、不人云亦云;3.培養學生自覺果斷,堅忍不拔的意志,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性人格,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初中政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擺脫傳統課堂教學中枯燥、死板、局限性強等問題,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設置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思維,并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姚世忠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