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數學論文
一、對小學數學活動中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中心任務,而嚴謹縝密、具有高度邏輯性的數學語言則是發展邏輯思維的“營養土”和“潤滑劑”。再次,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生動活潑、形象有趣的數學語言,不僅可以有效地激活教學氛圍,喚起課程學習的情趣,而且能夠使得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深奧的數學問題淺顯化,對促進小學生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把握作用明顯。
二、對培養小學數學語言能力的實踐與思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把培養語言能力作為數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更好地鍛煉學生學習思維的精準性、條理性和邏輯性。
1.讓學生在學會閱讀中感悟數學語言
閱讀有“學習之母”之譽。小學生在閱讀時往往丟詞漏句,不能做到“抓大放小”,不會概括題意和精準分析,教師要善于引導他們把看讀思練相結合,逐步學會讀圖、看文、閱式和提煉關鍵詞句,不斷提升整體閱讀和思維抽象能力。閱讀概念時,不能停留在認讀階段,而要推敲詞句及其表達方式,搞清結論成立的前提條件,準確把握其內涵。如教學“因數、倍數”概念時,“因數或倍數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兩個數互相依存的”這一概述容易混淆。我們應引導學生梳理“誰是誰的”邏輯關系,弄清這是強調“兩者的依存關系”,而并非說明“誰是因數、誰是倍數”。
2.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數學語言
如在教學乘法運算定律的簡便運算時,對于“44x25=?”之類的題目,筆者教給小學生一個算理:根據“把一個數分解為兩個數的乘積,再運用乘法結合律”,把其轉換為44x25=11x(4x25)的簡便形式進行運算。然后讓幾名學生復述這種算理,并出了幾道類似題目讓他們復習練說。接著再問:“還能找出其他的簡便運算方法嗎?”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之中,既啟發了思維又得到數學語言能力的有效鍛煉。實踐表明,兒童的模仿力是很強的,而教師是學生最親近的學習表率。因此,教學語言要力求詞句嚴謹、簡明準確、條理清楚、邏輯性強,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3.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展數學語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以合作和探究形式為主要形式的自主學習活動是發展數學語言的良好平臺。無論在小組討論、同學交流還是提煉小結階段,都需要通過數學語言來進行。尤其對于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小學生,更應當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和數學語言的鍛煉機會,讓他們在自主學習活中有效地發展數學語言能力。如在名數化法的教學中,我們可用“3米5厘米=()厘米”來引導學生敘述為“3米就是300厘米,300厘米加上5厘米等于305厘米”。可啟發小學生在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和愉悅交流之中,注重自我培養,努力實現智能并進的目標。
4.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強化數學語言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這就說,實際操作是一個人手腦協作的共同結果,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而語言是思維的外化和物質形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更要注重讓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以此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活動。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筆者借助于“折看圖想說”等形式,促使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引發思維并運用數學語言來表述,如此而為,不僅有助于學生比較透徹地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同時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培養數學語言能力作為一項發展性課題加以重視和探討,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作者:梁雨 單位:江蘇省射陽縣八大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