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酒店管理論文
1.課程體系
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是按照先確定核心崗位——基于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崗位能力要求——圍繞四種能力的思路進行構建。酒店的核心產品是服務,與其他行業的有形產品不同,服務的生產過程就是接待顧客,并為其提供滿意服務的過程。完善的服務程序和標準及良好的管理是完成接待工作,實現顧客滿意的關鍵。因此酒店管理專業課堂體系分為服務、管理兩條路線。在“服務”線中核心課程為酒店前廳、客房、餐飲服務接待程序課程,該課程均是以接待客人前、中、后的工作過程選取教學項目和內容。在“管理”線中,核心課程就是三部門相關的管理以及綜合管理課程為核心課程,同時酒店應用文書、酒店培訓能力、酒店公關營銷等課程是各部門的領班、主管完成管理工作的基礎,因此作為管理課程的支撐課程。這些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崗位專用能力。為拓寬學生的就業崗位和就業能力開設烹飪工藝與營養配餐、會展管理服務與管理、酒店情景日語、酒店理財等拓展能力模塊的課程。除了以上課程,實踐課程貫穿學習始終,為學生掌握服務接待和管理能力提供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四種能力,最終培養其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實踐是管理之本,酒店管理專業非常重視實踐教學。酒店管理專業擁有設施完善先進的生產性實訓基地3個,能同時為200多名學生提供實踐訓練的場地。8:00—10:00,專任教師在基地帶領學生邊教、邊學、邊做;10:00以后,教師在基地帶領學生上崗;為客人提供服務的同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了“教師經理一體化、教學與生產過程一體化、教學實踐一體化”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同時,校內基地還承接各種社會培訓、會議、和會展,充分利用的資源,提高基地使用率。校外實訓基地方面,酒店管理學院的校外實訓基逐年遞增,其中四星級酒店所占比例也是逐年遞增。我們充分利用校外實訓基地的資源,環境資源、人力資源等,把酒店的前沿理念帶入教學,使學生提前接觸將來就業企業的服務標準和管理理念,同時,也保證學生就業與企業的順利對接。
2.教學方法
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采用實地實境的教學,以任務為驅動,進行項目教學,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情境模擬、角色扮演、分組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采用分組教學法,不僅滿足了教學目標的多元化的組織要求,還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引入網絡、視頻、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及手段,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參觀酒店、觀摩大賽、參與其他專業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實踐教學形式,讓學生全面了解酒店管理專業,提高其對專業的興趣,增強其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聘請專家進行學術講座,讓學生了解行業前沿發展動態。建立過程評價與行業認證相結合的課程評價機制。注重過程性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出勤、平時表現、參與實踐活動表現等,引入企業考核標準,并由企業人員參與考核。根據課程特點,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宗旨,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及形式,如利用表演的形式考核酒店服務禮儀,在實際服務現場對學生服務程序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等,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學會知識掌握技能。
3.教學條件
3.1建設仿真的教學環境。傳統酒店管理專業的授課分為理論課與實訓課,只有實訓課才將生帶入實訓場所。而一體化情境教學首先要把課堂設計為企業的工作崗位,每一教學任務都設計真實的酒店工作場景,以期達到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課堂和崗位的對接。所以,酒店管理專業一體化教學需要配備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場所。
3.2建設“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實施一體化教學,需要一支強大的專業師資隊伍,一體化教學不再區分專業理論課教師和實訓教師。這既要求老師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教學水平高,同時又具備企業工作經歷,實踐性教學能力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并不是擁有教師的職稱和酒店服務的職稱就是“雙師型”很多教師考取得了相關的職業資格,但是,并沒有實踐經驗,這樣的“雙師型”教師對實踐的指導還是處于模擬環節,并不是仿真教學。學院要創造機會讓具有雙師資格的教師經常到企業兼職實踐,頂崗鍛煉,進行社會實踐和技能訓練,積累實際的工作經驗,充實教學內容。“一體化”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具備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實操性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使學生“懂經營、會管理、善溝通、重合作”,為企業輸送符合企業用人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和較高層次的管理人才,為酒店創造更大效益。同時,使酒店管理學院和用人單位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進一步完善酒店管理學院“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真正達到“雙贏”的目的。
作者:賈皎 袁金彥 單位: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