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行高師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及問題
課程體系是包含課程結構比例,相互關系以及課序流程的一個整體,體現著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傳統的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過分強調英語知識體系的完整,存在著學科分化過細、學科之間及其內在聯系不夠緊密以及專業面過于狹窄等弊端。具體表現在:
1課程體系的師范性、教育性特點不夠凸顯
當前我國高師院校英語教育專業與非師范英語專業所開設的課程除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外基本上是一致的,沒有完全形成有師范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不能凸現專業化“中小學英語教師”培養目標。
2課程設置比例失調
2.1語言技能課程比例偏大,教學理論課程較少。在課程設置上,偏重于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課程,而語言教學理論課程開設得大少,大部分就只有“英語教學法”課程。
2.2忽視人文、自然、社會等相關學科的設置,達不到培養具有豐厚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精神的教師要求。在注重學科知識縱深發展時,忽視了學科間橫向知識的聯系,使培養出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綜合能力較差。
3課程設置與基礎教育脫節
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脫離了基礎英語教育教學的實際和中小學教師的培養目標,表現在抽象的、深奧的理論和缺乏實際價值的知識過多。學生通過高師英語專業教育所形成的個體知識結構和能力對其以后從事的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不夠明顯,效果不夠良好。
二、教師專業化視野下高師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構想
教師專業化的課程結構和體系應體現學科教育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素養、專業技能及專業精神。由此,筆者認為,要培養專業化中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從英語學科專業性、教師專業性和教師教育專業性三個方面來思考高師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
1完善課程結構
師范英語教育的特點就是要求在給定的期限內,使學生在英語學科水平和教育專業水平上符合基礎教育的要求。將基礎知識教育、專業知識教育、職業方向教育有機地組合成課程體系已成為當前高師教育的課程觀。師范英語教育課程結構中的普通文化課程是所有接受高師教育的人必須學習的課程;專業課程是英語專業師范生必須學習和掌握的專業知識;教育學科課程是為準備做教師的學生專門開設的,也是教師教育的根本標志;教育實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到中小學任教,通過教學實踐來提高教學水平的實踐能力。這其中課程的比例合理與否就直接決定了課程體系的優劣和所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鑒于前面所提到的高師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的弊端。故應優化組合并合理配置普通文化課程、英語專業課程、一般教育學科課程、英語教育學課程、教育實習和實踐課程等。通過普通文化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通過專業課程來保障學生英語專業知識結構的形成及思維能力的發展,體現學生的“英語專業性”;強化教育學與實習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的地位,以保障學生能教和會教英語。
2開設英語職業技能課程
眾所周知,教學不僅是傳輸知識,更是展現教學藝術。要想成為優秀的專業化英語教師,必須學會教的藝術和技巧,即是職業技能。但這方面在當前的高師英語教育課程體系中寥寥無幾,導致眾多師范畢業生教育教學技能的欠缺。所以,應開設能體現教師職業技能、技巧的課程和組織理論及管理能力等課程。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教學組織和調控能力,使他們學會講解、示范、提問、啟發,學會有效地駕馭課堂,增強從教的實踐性和適應性。
3拓寬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養課程
現代教育技術在創建新型教學模式中具有決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環境和技術環境。未來的專業化教師,除應具備教育教學理論素養和學科知識外,還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技能和手段;因此,高師院校除應設置《計算機基礎》、《現代教育技術》、《電化教育學》等課程外,還須加大教育技術培訓力度,拓寬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養途徑,使學生初步掌握教育技術基礎理論、現代教育媒體的操作使用方法、教學軟件的設計,開發,制作技能、信息處理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和現代教育技術與專業學科整合等方面的知識,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和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素質。
4增設教育科研基礎理論課程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不斷深入,“科研興校”、“研究型教師”、“教育創新”受到空前關注。未來所需要的不僅是實踐型教師,更是研究型教師。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所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因此,高師院校應增設教育科研基礎理論課程并通過優化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加強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以及英語論文寫作指導等途徑來增強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培養師范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作者:鄧燕燕 單位: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