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音樂論文
一、綜合性評價方法
學生分類就是通過了解和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對學生進行顯性分層和隱性分層。顯性分層即對學生年齡的分層,分為高、中、低三個年齡段,教師根據學生在不同年齡段的個性制定學生考核的目標。隱性分層,就是把全班學生按照能力水平分為四個層次,供教師在制定分層目標時做參考。目標分類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材大綱的要求,制定分層次的考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對各層次的學生做出具有激勵和導向的評價,并為學生的逐層上升設立階梯,使學生能夠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進步。
二、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立足于挖掘學生的潛力,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是一種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動態行為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部分,對形成性評價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課堂評價主要分為課前檢查和課堂抽查。課前檢查。上課前,教師對學生攜帶上課用具和預習情況進行檢查,這種也是對學生音樂學習態度的檢查。課堂抽查,就是教師通過采用提問、討論、抽查演奏等形式,把學生的學習過程清晰的展現出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制作表格,在表格上寫上每班學生的姓名和八種不同的項目,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進行記錄,根據這些記錄,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要盡量挖掘學生的優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例如,教師以復習提問的形式了解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學生的回答情況記入抽查成績;定期抽查學生樂器的吹奏情況,讓學生根據學習的歌曲進行簡單的舞蹈表演,同樣記入抽查成績。
三、終結性評價方法
終結性評價方法是一種目標達成評價方法,在評價中,要堅持學期末考試成績為主、平時形成性評價為輔的原則對學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班級音樂會”是終結性評價主要的考核方式。“班級音樂會”就是班級學生把自己創作的音樂作品在課堂上進行音樂匯演,展示自己的音樂水平。音樂匯演的主要內容包括歌唱、器樂演奏、聽樂舞蹈表演、配樂朗誦、音樂劇等形式,考查學生的樂理知識、欣賞水平以及學習態度等。教師在評價時,要根據學生的音樂天賦、原有知識水平、學習能力以及項目強弱作出合理的評價。如有的學生擅長器樂表演,有的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生則是唱歌條件比較好,還有的學生是樂理知識掌握的比較好。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根據條件強項評價,表揚學生的優點,培養學生的特長。這項活動一般在學期結束之前舉行,次數控制在一學期一次,以保持學生對“音樂會”的興趣,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評價的質量。
四、其他方法的應用
音樂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應把教學活動從課堂延伸至課外。評價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表現對提高教學評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發展音樂才能,挖掘音樂潛力。教師根據課外興趣小組同學的表現作出合理的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到期末的綜合評價中。可以在班內設立優秀特長生、展示課外成績和評價結果兩個方面進行。這樣的評價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
五、總結
在進行音樂的考核時,教師應注重教學評價的系統性、科學性和操作性,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教學目標,注意多種評價方法的綜合運用,對學生做出合理科學的評價,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進而全面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作者:劉玉洋 單位:內蒙古鄂倫春旗吉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