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信息技術教育論文
一、創設情境,敢于創新
1.“趣”字當先
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向學生展示聲音、圖畫、動畫等多層次的視聽體驗,讓學生置身于動態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消除對信息技術的陌生感,并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知的重要事件如“神州”上天、“嫦娥”奔月等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欲望,將小學生的爭強好勝合理融入學習中。另一方面針對小學生好奇心重、愛玩的特點,在“輸入文字”一課的指法教學中引入“金山打字通”、“青蛙過河”等打字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盡快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
2.“樂”在其中
有趣的課堂引入只是教師引領學生學好信息技術“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教學主體環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情境創設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不僅要求教師認真做好課堂設計,合理編排課程內容,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還要求教師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對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認知程度有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合理的情境創設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講授“博客的建立、維護”等相關課程時,我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建立一個博客,并設定主題。然后讓學生當“小先生”把自己博客的制作過程、內容、主題介紹給同學們聽,并分享一些精彩博文。這樣,學生在自講自學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二、自主學習,喜愛創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真正學好信息技術,不X1需要教師的努力,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1探究學習
信息技術的學習與語文、數學等傳統課程的學習不同,不僅需要學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需要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給學生講得太多反而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學生的自主探究、實踐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我們在講解“認識計算機”、“認識鍵盤”、“認識英特網”等信息技術入門課程時,要引導學生將陌生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用電視與電腦相類比,為什么可以用遙控器打開電視?電視里的畫面是怎么回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探究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驗證并得到真正屬于自己的理解。
2.合作學習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小學生在創新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通過分組學習的形式將三五個人分成一組,通過分組合作學習,激發智慧的火花,從而完成對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學習。例如在“電子郵件的收發”課程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幾個人一組,用所學的知識互相發送電子郵件,并在收發的過程中學習電子郵件附件的添加、抄送、轉發等新知識。
三、提升能力,學會創新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會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教會如何學習,而這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是小學生重要的心理特點,然而小學生的想象力比較發散,不經引導無法對學生知識的學習有所助力。例如在“畫圖怕勺學習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必須運用想象力解決問題的環節,讓學生只能用指定的圖形完成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力的培養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思維的創新從來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都來源于實踐。學生動手實踐所學知識,不僅體驗實踐成果的快樂,而且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小學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朝陽學科,在教法和學法中尚無定式。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善用“創新”這把開啟信息技術教育的金鑰匙,使信息技術課堂充滿活力。
作者:黃正芳 單位:張家港市南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