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三生教育”的契合點
(一)教育目標高度一致
在教育目標方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三生教育高度一致,二者都是為了讓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具有良好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是從社會的視角出發來培養學生愛國、理想、道德等方面的品質,而“三生教育”則是從學生個體的角度出發來讓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尊重熱愛生命,掌握生存技巧,熱愛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與“三生教育”雖然教育視角不同,但是內在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為了讓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教育目標的一致性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貫徹“三生教育”奠定了基礎。
(二)教育方法基本趨同
在教育方法層面,由于二者在學科屬性方面基本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三生教育方法有很大的趨同性,這也有助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這樣一個平臺來進行“三生教育”的開展。從二者的教育方法來看,行為教育、文化教育、實踐教育是比較常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二者之間可以通用,這就為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平臺層面開展“三生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貫徹“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必然舉措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貫徹“三生教育”是提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必然舉措,從目前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況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很多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都處于一個亞健康狀態,不良的思想道德觀念在一些高職學生身上隨處可見,對高職學生這一群體進行“三生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心理健康程度。
(二)高職院校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開展三生教育對于高職院校的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隨著生源的逐步減少,高職院校上面面對普通高校的競爭,下面面對中職學校的競爭,處于這樣一個夾縫中,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強“三生教育”來不斷的提升學生的素質水平,從而更加適應社會對于高職學生能力要求的提升。由此高職院校的發展就會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即學生素質提升,就業率提升,招生更加容易,學校的發展更具潛力。
(三)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要求
“三生教育”的開展可以進一步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思想政治的內涵以及外延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必須要進行拓展,這樣才能符合社會的需求,而“三生教育”的開展就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補充。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貫徹“三生教育”的路徑
(一)重視“三生教育”開展
觀念的重視是“三生教育”有效開展的前提基礎,如何讓高職院校的管理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認同“三生教育”的重要性是目前高職院校“三生教育”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部門應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來進行“三生教育”重要性的宣傳,通過宣傳讓高職院校管理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者、高職學生、社會以及家庭等三生教育涉及到的相關部門在觀念層面對“三生教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為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三生教育創造更好的觀念層面的條件。畢竟只有觀念層面對“三生教育”有一個重要的認識,反映到具體的行動中才能夠給予“三生教育”更多的資源支持。
(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有效的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對于“三生教育”效果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三生教育”只有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在身體力行中獲得對“三生教育”的更深刻的認知。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分為課堂實踐活動以及課堂外的實踐活動,這兩種社會實踐活動應有效的加以配合,從而形成一個立體化實踐氛圍以及環境。在社會實踐活動相對于純粹的理論教學來講,更能夠影響高職學生德爾思想以及行為。鑒于此,高職院校應充分的開展與“三生教育”相關的實踐活動,為“三生教育”的開展提供實踐平臺,這樣就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提升“三生教育”的效果。
(三)注重網絡平臺的運用
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網絡已經成為了高職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最主要工具,然而網絡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平臺,加上高職學生上不具有良好的鑒別能力,在各種不良網絡信息的沖擊下,難免會導致各種負面心理素質的滋生。鑒于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貫徹“三生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運用好網絡平臺這一工具,通過在網絡平臺建立“三生教育”的陣地,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優勢來制作有關“三生教育”的視頻、游俠、圖片等,這種教育模式與課堂教授等傳統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減少高職學生內心的抵觸心理,有利于高職學生接納“三生教育”的具體內容,從而有效的提升“三生教育”的效果。
(四)完善考核評價方法
完善的考核評價方法也是加強高職院校“三生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徑,如果說社會實踐以及網絡平臺的運用是從單純的從正面來拉動高職學生三生教育效果的提升,那么考核評價方面則是從正反兩個方面來促進“三生教育”效果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中應將三生教育納入其中,通過增加“三生教育”比重來引導學生重視“三生教育”,高職學生要想獲得較好的考核成績,就必須要在“三生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此同時,在具體的考核評價中應改變以往的知識考核,分數分級的做法,而是應注重對學生的實際行為以及表現來進行考核評價,畢竟“三生教育”知識的傳遞僅僅是手段,改變行為以及思想才是“三生教育”的最終目的,所以完善的考核評價應以學生行為與思想為導向進行方法的設計。
作者:張志娟 單位:云南楚雄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