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文化元素的審美意蘊
1.傳統文化元素的平面性
傳統文化元素“形”的表達重在表現神似,以抽象形式出現為主,但大都不重視寫實與再現。通過對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進行刪繁就簡的歸納加工,運用夸張變形平面手法,表現對象的輪廓特征,體現了造型的“平面性”。比如,民間剪紙,就是通過對所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地取舍加工,刪繁就簡,以簡潔的點、線、面概括所表達對象的審美特征,化復雜為單純來進行藝術再創造,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這種處理,使畫面重點突出、虛實相襯,增強作品的表現張力。這種“平面性”的表現手法與招貼設計手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2.傳統文化元素的表意性
許多傳統文化元素往往蘊涵著某種寓意,大多用以意取材、以意設色、以意構圖的創作形式來描寫、表現、創造形象,借以抒發創作者主觀內心之“意”。比如,以借喻、諧音等方法表達避禍求福的美好愿望,民間以蝙蝠、鹿、仙鶴、喜鵲等形象寓意“福祿壽喜”,以梅、蘭、竹、菊象征人美好品格、情操,諸如此類,比比皆是。這些文化元素都蘊含著人們某種特定情感與愿望,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漸漸為我國人民所接受,成為一種具有象征性的元素符號。這些傳統文化符號對今天的招貼設計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3.傳統文化元素的共識性
傳統文化元素的“形”多是以具象形式出現,諸如瑞獸、動物、植物、人物、圖騰等符號。這些符號大多出現在傳統器物、建筑、繪畫、雕刻等藝術載體上。經過歷代的沉淀和傳承,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和共識性,很多成為人們熟悉的視覺語言。如龍是吉祥、喜慶的符號,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麒麟是傳說中的人獸,象征祥瑞。在中國民間廣泛運用的吉祥符號,常用于婚娶,寓意幸福、長久的雙喜字。還有作為中國哲學符號的太極、八卦圖、京劇臉譜、中國結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傳統文化符號。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物化形態和載體,這些符號表達了約定俗成的價值信息,已為人們所廣泛熟悉、喜愛與接受,大量地被應用、流傳至今,且深入人心。
二、傳統文化元素的審美意蘊對招貼設計的啟示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詩人對自然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國維洞悉藝術創造活動的精髓,這一觀點可以認為是一切藝術創造活動,當然也包括平面藝術設計活動的靈魂,只有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入乎其內”,才能“出乎其外”。真正創作出既有民族個性,又能走向世界的藝術設計作品。
1.“平面性”對招貼設計的啟示招貼設計需要快速地引起人們的關注,給人一目了然、簡潔明快的視覺效果。招貼設計的圖形大都以物化的、直觀具體的形式傳遞廣告信息。傳統元素的“形”的表達就具備這一視覺特點。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大多源于對客觀物象通過抽象、簡化、變形、夸張,表現對象的輪廓特征,體現造型的“平面性”。傳統文化符號這一特征使得設計者在進行招貼設計時,可以提取其中形態豐富的“形”的要素,運用現代招貼設計中常用的構成手法,諸如變異、錯位、同構、打散、重構等,將這些傳統藝術的“形”元素進行再次設計創造,剖析其造型魅力之所在,對傳統文化元素中的一些素材進行新的加工改造,使之融入設計作品中,既能傳達一定的文化價值,又要突出現代設計理念,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現代氣息;既具有視覺沖擊力,又通過簡潔生動的圖形達到引人關注和快速傳遞的效果。
2.“表意性”對招貼設計的啟示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化、讀圖時代。圖形已成為主要的視覺傳達要素,招貼設計如何利用圖形元素進行有效傳遞、快速傳遞,成為設計者思考的主題。招貼設計中的圖形是為廣告畫面“傳情達意”的,要的是所謂“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效果。這就要求廣告圖形的主要特點在于其傳播信息的直觀性、識別性,易于受眾接受和理解。許多傳統文化元素往往蘊涵著某種寓意,大多用以意取材、以意設色、以意構圖的創作形式抒發創作者主觀內心之“意”。這種“表意性”的創作方式既直觀又通俗易懂,比較符合廣告圖形的創作特點。對意的延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代代相傳,而應在延續的基礎上加以拓展,使其更完善,跟得上時代的變化,這就需要真正領悟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精神內涵,再進行創造性的轉換,把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招貼設計語言巧妙地結合起來。有時,同一個傳統文化符號,往往會因設計傳達目的的需要而派生出不同的創意圖形和審美內涵。比如,被設計者廣泛應用的中國吉祥圖案“盤長”紋樣,就被許多招貼設計師結合實際需要賦予了新的審美內涵。在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招貼設計理念之間找到了交融點。共同創造出具有文化氣息和親和力的現代招貼設計。
3.“共識性”對招貼設計的啟示
所謂共識性,即當人們對某一圖形所表現的意義達成共識和理解,某一特定的信息便隨該圖形在人們之間傳播。傳統文化元素經過歷代的沉淀與傳承,就有了較高的辨識度,即共識性。對于招貼設計的圖形,離開共識性,圖形無法成為人類交流的工具。為加強設計者與受眾之間的溝通,因而共識性就成為溝通的一個必要前提。也就是說,只有雙方都認可某物或某物的替代性,某物才能傳載信息。因此,借鑒或借用傳統文化元素的“共識性”是現代招貼設計圖形創作的有效手段。這種圖形不僅反映本民族的社會生活,同時也符合本民族的心理特點,代表一個民族的群體意向和價值取向。當今的世界是融合的世界,設計需要面向國際市場。這就要求設計者在進行藝術設計時,首先要選取最典型、最具代表的傳統文化符號,使作品能贏得更多受眾的理解和接受,尤其要贏得不同文化的人的接受。如此,設計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優秀的招貼設計不應僅僅追求受眾的理解和關注,它更應該是一種美的藝術,應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載體和言說者。作為中國的招貼設計者,對民族性與藝術性的追求只有通過借鑒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才能實現。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既要繼承、吸收傳統元素之精華,又要融入現代招貼設計的一些構成形式、表現手法,以及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將傳統元素用現代的創新意識和方法,以及現代材料加以演繹,賦予傳統文化元素以新的意義和新的視覺沖擊力。在招貼設計中注入民族的個性,讓招貼設計在世界藝術設計的舞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林翠芳 單位:安徽三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