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大學英語論文
1概念隱喻理論
Lakoff將隱喻大致分為三類:結構隱喻(struc-turalmetaphor)、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metaphor)以及本體隱喻(ontologicalmetaphor)。所謂結構隱喻,是指用一個概念的結構來建構另一概念的結構,將談論一種概念的各方面詞語用于談論另一概念。如,在隱喻TIMEISMONEY(時間就是金錢)中,用于描寫money(金錢)的所有詞語都可以用在time(時間)上。因此,人們經常用spendtime(花時間)、wastetime(浪費時間)等類似的短語。方位隱喻即使用諸如上下、前后、內外、中心、邊緣等表達空間的概念來組織另外一種概念系統。例如,“多為上,少為下”(moreisupandlessisdown)。以下兩個例子就使用了“上下”的方位隱喻描述了經濟的嚴峻:Thecostreachedrecordhighs.(花銷達到歷史高點。)Premiumswillgoup.(費用將不斷攀升。)本體隱喻即通過物體和物質來理解我們的有關經驗,這使得我們能把一部分經歷作為一種同類的可分離的物質來看待。該隱喻中,人們習慣于用基本的身體體驗來理解較抽象的經驗,將抽象的思想、感情等無形概念看作是具體有形的實體,并對其進行指稱、量化和范疇化,并對它們作理性討論。例如,我們常將“祖國”比喻成“人”,在這個概念隱喻中,國家就和人一樣具有行動力。如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表達:Ournationwillbringusmorebenefits.(我們的國家將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福利。)
2概念隱喻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2.1加強英語基本范疇詞匯教學
基本范疇詞匯主要是指人們最早接觸的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基本詞匯,例如人的身體部位、花草樹木、日月星辰等都屬于基本詞匯范疇。基本詞匯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大部分基本詞匯包含著豐富的隱喻意義。受隱喻思維影響,人們在命名新事物的時候,往往會從已知事物認識域向未知事物認識域投射,從而命名新事物。例如blue指藍色,后來人們用darkblue來描述深藍色,用lightblue來命名淺藍色。一些理工科學生英語基礎差,最基本的表現就是詞匯量的匱乏,甚至是很多基本詞匯也沒有完全掌握。據調查,學會英語常用的1000個詞,就能理解一篇規范文字的80.5%的內容;學會常用的2000個詞,就能理解89%的內容;學會常用的3000個詞,就能理解93%的內容;學會常用的5000個詞就能掌握97%的內容。因此,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重視夯實基本詞匯,同時讓學生從認知的角度理解詞匯構成,鼓勵學生利用隱喻思維進行聯想,找到詞匯之間的聯系,從而擴大詞匯量。
2.2利用隱喻理論進行一詞多義的教學
一詞多義現象在英語中非常普遍,翻開任何一部詞典都會發現幾乎每個單詞下面都列舉著幾條甚至十幾條義項。總的來說,這些義項包括基本詞義、引申詞義以及與基本詞義毫不相關的詞義。在學習英語詞匯時,往往只是了解到一個單詞的基本義,而對于單詞的引申義或者跟基本義毫不相關的詞義并不了解,這就導致了在不同的語境當中,他們只會按照單詞的基本義來理解,常常就會出現無法理解句子甚至語篇的情況。例如,head一詞,基本詞義為人的身體部位———“頭”,因為“頭”是人的身體最上方的部位,所以人們將其引申為“首領、首長”之意,如Heisourhead(他是我們的領導);還可以指“領頭位置;隊首;排頭”,如theheadofthequeue(排頭;隊首)。再如,heart本義指“心臟”,是人體最關鍵的部位,所以人們在想要表達“中心,重要位置”這一概念時,常常會聯想到人體的重要部位“心臟”,于是會有這樣的表達如theheartofourcountry(國家的中心)。此外,還有sweetheart(寶貝),loseheart(失去信心),takeheart(鼓起勇氣)等相關概念的表達。認知語言學認為,一詞多義是人類認知范疇和概念化的結果,而隱喻作為一種重要的認知手段在意義延伸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外語言學家Hester說過:“如果仔細研究一下每一個詞的詞源,我們都可以從它們身上找到隱喻的影子。”
我國著名認知語言學家束定芳也指出:“通過隱喻,人們可以用已有的詞語來談論新的、尚未命名的事物;通過隱喻,人們還可以更加形象化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特征,從而產生了一詞多義現象。”因此,在英語詞匯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去關注各個義項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不是將各個義項割裂開來進行機械記憶。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到一詞多義現象的產生是由人類的隱喻思維支配的,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隱喻思維在詞義發展中的作用,積極引導學生運用隱喻思維進行詞匯學習,從而抓住一詞多義的本質。此外,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根據語境、上下文之間的聯系來猜測同一個單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意義。
2.3引導學生關注英漢詞匯隱喻意義的差異
隱喻是人類共有的認知手段,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都會使用隱喻思維去認識和理解世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文化背景會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的不同則不可避免地反映在隱喻的表達上。由于專業、課時的限制,有些理工科學生很少能在英語課堂上學習到西方文化、習俗方面的知識。再加上很少有學生會利用課余的時間去了解西方文化,就造成了他們只是單純學習英語這門語言,而忽略了探尋語言背后所蘊含的獨特西方文化。這對學生了解單詞中所包含的隱喻意義是無益的。由于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部分學生會按照中文單詞的隱喻意義來想當然地理解英語單詞的隱喻意義,結果必然會導致理解的偏差,不能準確地把握詞義。如在漢語中,“狗”這個詞通常是帶貶義色彩的,例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等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狗(dog)則被視為人們的好朋友,因此與狗(dog)相關的詞匯往往是褒義的。
例如,aluckydog(幸運兒),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puppylove(初戀)等。再如,在中國文化中,“喜鵲”被認為是吉祥的鳥雀,通常看到喜鵲就是有好事要發生的兆頭,如“喜鵲報喜”。相反,在西方,喜鵲(magpie)則是不詳的象征,amagpiefliesovermyhead(一只喜鵲飛過我的頭頂)意味著噩運要來臨了。在顏色詞的隱喻方面,blue(藍色)在英語中形容人情緒低落、憂傷;而在漢語中通常用“灰色”表示人的憂郁情緒。在英語中,“沒經驗,不成熟,幼稚”會用green(綠色)來表達:agreenhand(新手)。而漢語則會用與“黃色”相關的詞來形容:“黃毛小子”、“黃毛丫頭”。此外,greenwithenvy來形容嫉妒別人,而漢語則是用紅色來隱喻:“眼紅”。綜上,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匯的隱喻意義,注意到英漢詞匯隱喻意義的差異。因此,教師不僅僅要注重單純的詞匯教學,還要適當加強文化導入。教師可結合閱讀選篇介紹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去關注英語國家的傳統文化,了解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從而意識到英語詞匯隱喻意義中的不同。把握英漢詞匯隱喻意義的區別,降低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掌握英語詞匯。
3結論
在英語詞匯的學習中,部分理工科學生缺乏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靠死記硬背來記憶單詞,因此總是覺得詞匯量無法擴大,英語水平無法提高。在教學中,教師也往往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詞匯教學,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然而,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展,將概念隱喻理論引入到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在很大程度上會改變目前詞匯教學收效甚微的現狀。隱喻不再只被看作一種傳統的修辭方法,而是人類認知模式的基本類型的體現,也是人類進行思維和認知的重要工具。隱喻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的語言是隱喻的,每個詞匯都有著隱喻意義。因此,概念隱喻理論和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是不可分割的。教師在日常的詞匯教學中,要將概念隱喻理論運用到其中,培養學生的隱喻思維,引導學生關注詞匯之間的內在聯系,發掘豐富的詞匯隱喻意義。與傳統的機械記憶法相比,概念隱喻理論更加符合語言學習者的思維和認知方式,對擴大學習者的詞匯量,提高詞匯學習效率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作者:甘露 單位:安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