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潛在的護理風險
1.1醫療服務與醫療期望脫節
輸液是患兒住院必要的治療方式,但是小兒輸液比成人難度要大的多,特別是高燒、腹瀉、肥胖患兒。難度增加及其有可能沒有一次穿刺成功,但是患兒父母及親屬卻是認為來到了兒科這個專業的科室扎針是基本的操作必須一次成功,在患兒的哭鬧媽媽的眼淚的促使下,家長會暴怒,否定了護士的一切甚至會對護士有不禮貌言語、行為;采血化驗亦如此,兒科采血一般選擇頸外靜脈或股靜脈穿刺,父母對此操作恐懼緊張,會對護士施加言語壓力,增加護士心理壓力,若一針穿刺未成功,父母就會表現出不滿意,甚至認為兒科護士的技術差患兒在兒科這個專業的科室無法得到專業的服務。
1.2護理人員護理工作的差錯及護患溝通欠缺
1.2.1護士查對制度執行不嚴格
兒科工作量大、繁忙,患兒輸液時,由于不認真查對而出現張冠李戴,如更換液體時叫錯名字,發口服藥時劑量誤差等。這些差錯都是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最易導致護患糾紛。
1.2.2護士操作技術不規范
如為留置尿管的患兒更換尿袋,應該先把尿管接口消毒后再與新尿袋接口連接,有的護士因繁忙或是遺忘而沒有消毒,家人以別的方式了解到操作過程,如果近幾天發生尿路感染,那么家屬就會把此事連接在一起,護患糾紛也就一觸即發了。
1.2.3護患溝通欠缺
護患溝通是增強護患關系的橋梁,許多醫療糾紛都是醫護人員耐心解釋不夠引起的。如吸痰操作其實是個常見的有效的治療方式,父母對此操作不了解,但是護士如果耐心的解釋操作目的及意義取得家屬信任,讓其參與共同完成此項操作就不會遷怒與護士了。再如采血時家屬對采血方式覺得恐懼,采血量也不能接受,這時候護士要做好父母的工作了,提前通知家屬讓其有個接受過程,實在是不能看到患兒采血場面的家長建議其暫時離開一會兒,對于采血量多的問題護士更要從專業的角度去講解血液循環再生的科學道理,溝通到位了,家屬理解了,也滿意了,更好的為患兒服務了,自然也減少醫療糾紛和投訴了。
1.3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
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亦是兒科護理工作潛在風險之一;現在大部分醫院都采用電子病歷文字書寫很少,雖然減少了護理工作量但是問題不一定會減少。如臨時醫囑處理不及時;出入水量記錄與醫囑不符、不準確;護理記錄重復,模板單一;只記錄出現的護理問題而沒有記錄采取的相應護理措施;護理記錄大白話,沒有專業性;間斷記錄,沒有連續性等。
2、兒科護理糾紛的防范對策
2.1加強護士自身素質培訓
護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減少護患糾紛的重要方式。護理部應為兒科護理人員制定長期的培訓計劃,醫院應予護士外出培訓、進修的機會,并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競賽等等以拓展知識面,吸收新知識,新技術,不斷完善護理技能,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此外還要強化護士形象、護士職業道德修養、護士語言修養、護士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等方面的知識。同時要注重護士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的培養,加強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滿足患者及家屬的護理需求。
2.2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查對制度是保證患者安全,防止差錯事故發生的重要措施。查對制度貫穿了護理工作的每個流程,如醫囑查對、輸液,注射,服藥查對、輸血查對、飲食查對等。要求護士工作時間保持精神飽滿,情緒穩定,思維清晰,特別是在繁忙的時間段更要謹慎工作,不受外界干擾。在一個人當班時查對制度可以和醫生共同完成,確保發生在患者身上的任何醫療護理活動是萬無一失的。
2.3護理文書書寫的規范化
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減少和避免醫療糾紛是護理文書書寫的原則之一。要求護士書寫的護理記錄真實地,客觀地反應患兒情況。醫院或科室定期對臨床護士進行護理記錄規范化培訓及指導加強護士自身保護意識及安全意識。杜絕想當然、自以為是、脫離科學性、實用性的個人思維記錄。
2.4加強護患溝通
兒科護士不僅要做好與患兒的溝通更要做好與患兒家屬之間的溝通。與患兒溝通時面帶微笑,用輕柔關愛的語態減少患兒的恐懼心理,增加親切感。如在輸液、采血時用鼓勵的語言或是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減輕患兒痛苦。面對患兒家屬要根據其年齡、職業、與患兒的關系等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稱呼要合適親切,語言要簡單易懂,讓家屬理解各項護理活動的意義,以取得對護理工作信任,能配合醫護工作正常進行。耐心解答患兒及家屬的疑問,保護患兒隱私,尊重家屬。虛心接受他們提出的意見,并對此采取可見措施,讓患兒及家屬體會到被重視被關心。做好健康宣教,建立起融洽、友好、信任的護患關系,有效的護患溝通是化解護理風險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進步,患者法律意識及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對醫療護理服務質量提出更高層次的需求。兒科是個特殊的科室,對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要求提出更高的挑戰。作為兒科護理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強化服務意識,全心全意為患兒服務,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努力預防和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
作者:靖維維 趙丹 單位: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