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現場管理論文
1當前工程機械管理現狀
1.1管理技術滯后
部分單位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并沒有引入先進的計算機管理技術與檢測技術,致使其在面臨日漸多變的機械故障面前,對精密度越來越高、結構復雜多樣、技術要求較高的機械設備,僅憑以往經驗很難排查到。
1.2安全管理不到位
部分單位過度重視機械的使用,而忽略管理,安全管理便無從談起。表現為技術檔案欠完善與安全管理配置不齊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為其正常運轉帶來了隱患。
1.3必要設施不配套
引進先進的設備后,其對潤滑油、燃料、液壓油等基礎設施的要求較高,有些采購人員對此并不知情,再加上責任感不強,為先進設備配備了不配套或劣質的油料,加快了設備的磨損,降低了效率和使用壽命。
2強化項目建設中工程機械管理的策略
2.1注重培訓,提高人員綜合素養
致力于提高施工隊伍建設,定期組織培訓,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綜合素養,尤其要強調設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為安全、順利的生產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要深入貫徹和落實二專(專人、專機)、三包(包使用、包看管、包保養)、三懂(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制度。
2.2落實巡邏制,樹立安全意識
為將設備的安全隱患在源頭上消除,可實行巡邏制,并以監督策略為輔助。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設備例行檢查制,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在第一時間上報,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法。
2.3加強日常養護,提升設備完好率
首先,要嚴格按照機械設備管理標準,對不同機械設備定期維護保養分級與具體的操作方法進行明確規定,此外,對施工現場中可能存在威脅安全的大型機械設備,更應該明確制定出設備養護工藝標準。其次,確保設備管理中各項制度、辦法的執行力,對于運轉中的設備,要編制出一級、二級工藝卡,將具體工作落到實處;對于退場設備,要制定出標準的養護工藝流程;附件倉庫管理工作要盡量做到細化,以便更好的服務于現場設備的機況、機貌,促使現場設備符合實際施工要求。
3項目建設中工程機械管理具體方法
3.1基礎管理
所謂基礎管理,指的是對現場設備性能、技術、狀態等方面做出詳細、真實、客觀的定量或定性反映,此環節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后續的決策提供出參考意見。主要包括《機械設備技術管理檔案》與《機械設備現場管理規定和實施細則》的制定和建立、機械設備管理狀況采集、統計與分析等。
3.2使用管理
項目建設中,機械設備的購置、機械設備進行施工、機械設備創造產值貫穿于機械設備使用管理工作的始終,在側面可反映出機械設備使用周期,因而,機械設備使用管理是其管理工作的關鍵。該環節有利于機械設備使用正確率的提高,可降低其運行成本,減少修理頻率,從而維持施工正常進行。但值得注意的是,應將機械設備、操作人員與操作方法進行有機結合,也就是說實現對三者的綜合管理。
3.3技術保養管理
處于工作狀態下的設備,面臨著頻繁的負荷變化,尤其在處于惡劣環境下時,不排除野外停放的可能,這就使得設備面臨磨損、扭轉等問題,嚴重時還會受到侵蝕。故而,要引進先進的技術保養手段。
3.4供應管理
機械設備在正常維修狀態或因意外維修時,要充分保證配件、加工材料以及修復材料的供應量,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對配件、材料等的供應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規劃,確保及時提供出設備維修所需的各種部件。此外,在條件允許下,可配備多臺設備來維持施工的正常進展。
3.5后期維修管理
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排除部分項目施工周期較長且工程機械設備處于長期工作的甚至是高負荷運轉狀態下,容易出現因疲勞、磨損、變形或自然條件因素腐蝕而造成機械緊固性、動力性、安全性及經濟性降低等現象。一旦發展到某種程度,務必要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來廣泛開展對工程機械設備的平衡性、臨時性以及修復性維修作業。作為工程機械設備管理的最后一個階段,工程機械設備維修管理體現出了設備性能由好變差再轉好的過程。
4結論
總而言之,機械設備管理是項目建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機械設備從最初的投產到最終報廢,均被列為機械設備的管理范疇。單就設備的使用壽命而言,此過程中機械設備管理工作具有持續性,其管理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所發揮的效益水平。因此,務必要充分重視項目建設中工程機械的管理工作。
作者:金崇源 羅維 單位:遼寧輕工職業學院 大連市政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