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生誠信危機的表現及原因分析
“在通往人生目標和成就事業的路上,誠信的品格是一筆無形資產,它是成功者站立生命的基石,是其人格魅力的品牌和通行天下的護照”。當今在我們大學生中擁有這種見識的人并不太多。如一些學生為求考試過關,選擇一些先進的手段來進行作弊;抄作業、抄論文、說謊逃課在一些大學生眼里更是家常便飯,甚至有的同學還雇人來替自己上課;擇業簡歷更是假話連篇,虛構美譽,以致出現一個學校一個班有很多班長的現象,還發生過個別學生拖欠學費、脫逃貸款、與用人單位隨意違約等惡劣事件。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幾點: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
隨著價值觀念的不斷更新,人的價值觀念也日益多樣化,這樣的結果造成社會行為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社會上一些人世俗化的功利性價值觀經常占據上風,從而導致了是非、善惡界限模糊,誠信人格操守缺失。如在一向被認為最該講究誠信的領域,近年來也在人們的質疑聲中面目全非:文憑交易、考場舞弊及學術剽竊等不正之風已呈蔓延之勢,而“醫托”、“黑哨”以及“假唱”等現象則從更廣泛的意義上凸現出當代社會的誠信失范絕非個案。這一切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誠信失范的滲透性與腐蝕力,更向以“和諧”為己任的現代社會傳達了一個“不和諧”的信號:轉型期監管機制的缺位與誠信規范的斷層正逐漸使一些人陷入功利主義與“雙重人格”的危險。這些社會現象不僅時刻侵蝕著整個社會生活的健康,也時刻腐蝕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
(二)學校教育滯后
盡管我們不斷地強調素質教育,但現實中很多學校依然把學習成績作為主要考核標準,所有的工作都以此為中心,完全忽視了要成才先要學會做人的理念,忽視道德教育,致使一部分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嚴重滑坡。而學校里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也使一些學生更崇尚當官、賺錢,個別教師對有權、有錢家的孩子大開綠燈,種種不平等使微乎其微的誠信教育喪失了說服力。
(三)家庭引導乏力
如今應試教育使父母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成長教育,對孩子的日常行為不予關注,甚至對不誠實等行為不予教育,沒有把思想品德教育當成教育的大事來抓。甚至有些家長自己就言行不一,撒謊成性,很難使孩子具有誠信的品質。
(四)自我管理松懈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直在校園里學習,沒接觸過社會,單純,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對誠信危害性的認識理解不深。特別是每天遭遇網絡平臺海量垃圾信息的沖擊,使之無所適從,甚至將一些社會消極現象當作社會本質,形成錯誤的誠信觀。雖然多數大學生對誠實、正直、守信、履約等誠信道德的基本范疇有所了解,但當現實與自己的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便放寬標準,言行不一。
(五)約束機制缺乏
我國現行的誠信教育約定俗成多,約束機制少。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約束機制,人們的失信行為得不到懲罰,誠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縱容了失信行為的一再發生。而學校在評價學生時,并不重視甚至忽略學生的誠信狀況,對學生不誠信的行為也沒有進行嚴厲的懲罰,大學生失信成本低,失信行為愈演愈烈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大學生誠信構筑的方法和途徑
誠信,不僅需要構筑以恪守信用為榮、以弄虛作假為恥的社會道德感,形成一種發自內心的制裁力,更需要依靠外在規則的制裁力,否則,我們的教育就顯得蒼白無力,為此必須上下合力、內外合圍。
(一)健全法律制度,營造誠實守信的環境
誠信的保障需要借助于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作用。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健全相關條例,在全社會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對違法者嚴懲,使人們樹立誠實守信的信心。高校也需制定誠信方面的有關規章制度,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增加失信的成本,對大學生產生足夠的威懾力,使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失信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讓其不得不慎重行事。
(二)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多樣的誠信教育,因材施教
一是在大一學生中開展新生誠信教育,明確善惡美丑,使學生關注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大學時代建立良好的開端。二是在委培生中開展職業誠信教育,引導其將職業生涯規劃當成畢業設計來做,提高委培生職業誠信意識。三是在畢業生中開展就業誠信教育,將誠信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到就業指導課程中,強調“職場人生從誠信開始”,引導畢業生將誠信理念貫穿職業生涯始終。
(三)強調自我約束,提升誠信做人的覺悟
短暫而寶貴的大學生涯,不僅是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最佳時機,更是努力塑造完美人格、提升自我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必須明白自己的不誠信行為將會影響到自己的一生,不斷提高自律意識,加強對個人誠信度的關注,及時“匡正”自身的言行。
(四)建立信用體系,完善誠信監督的手段
良好的信用體系是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我們應該向發達國家學習,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在大學生中建立誠信檔案,詳細記錄大學生在學校考試、貸款、評優、擇業等方面的誠信行為并把考核成績作為重要一項加入學生的檔案,加以保存,跟隨本人帶到工作單位,并做到獎懲分明,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
作者:王心華 單位: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