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數學論文
一、依據學情,尊重差異
在數學練習課中,老師很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他們布置的作業都是練習,開展題海戰術,根本達不到教育的目標。“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才是有效的教育理念,這種思想應用在高中數學練習課作業的設計上就體現在作業設計的層級性和多元化上,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并且讓作業產生應有的作用。學習屬于下層的學生,對他們作業難度和作業量的設置都要相對降低一些,可以設計些基礎的知識作業,實現減負增效,讓差生易學、樂學。對于中上層的學生,作業力求能力的培養,可以設計一些有難度的作業,滿足他們求知的渴望,并提高他們的能力。
二、突出體驗,實現多元化
傳統的常規作業布置,一般都是紙質化的載體作業,是對課本知識的細化鞏固和訓練。其實,作業的設計不僅僅只有這些繁瑣的乏味的文本,還包括那些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它是一種憑借,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情境感悟,實現作業練習的趣味性、知識性和有效性的結合。作業的設計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延續,它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開展自學的過程。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高中數學練習課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應該通過設計真實和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情境,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幫助高中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高中數學練習課作業的設計一定要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的讓學生認識事物,鼓勵學生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學習中發揮他們的個性,培養他們的思維潛力。
三、立足實踐,突出靈活性
很多老師在授課時只是講解教材中的知識,而作業布置當然離不開教師講授的內容了,這就嚴重造成了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的脫節。學習的目的就是知識的獲取和應用,任何的學習都不能違背這個理念。實踐的范圍很廣,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參與社會觀察是實踐,動手操作是實踐,通過觀察學會表達是實踐。在高中數學練習課作業的設計中,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查一查,不斷鞏固知識,擴大視野,開拓思維,提高能力,實現生活化的教育意義重大。高中生好奇心比較強,各方面的可塑性也非常高,通過實踐,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他們的感官,開放式地儲存信息,為他們的認知活動、語言活動、思維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提供取之不竭的豐富源泉。
在高中數學練習課作業的設計中,一定要有效的結合教學內容和學情的變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實現高中生數學練習課作業的設計回歸社會實踐活動,回歸學生的生態發展。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生活即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要死守課本,一定要學會創新,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不可讓學生“讀死書、讀書死、死讀書”。社會是個大課堂,在此課堂上,高中生數學練習課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會有廣闊的空間,在這里可以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并把它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實現教育的回歸。在實踐型作業的設計中,可以設計探究型作業的布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使學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而是新時代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好學生。
四、總結
高中數學練習課作業的布置對數學課知識的鞏固和消化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新形勢下,數學練習課堂中教師一定要有效地整合教學內容、學情和社會的實際情況,巧妙地設計數學練習課作業,實現作業設計的豐富性和多元化,不斷拓寬數學練習課學習途徑,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李吉花 單位:青海省西寧市第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