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黨建工作的關鍵之一
當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與高校黨建工作出現了“脫節”現象。一方面是部分高校黨組織忙于具體事務,開展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黨組織渙散軟弱,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的高校黨組織成為中央和所在地方上級黨組織的“傳聲筒”,無法對學校發展作出科學的定位,對教師隊伍的發展缺乏合理的規劃。另一方面是部分黨員教師在多重思潮影響下,偏離了正確的政治方向,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如部分黨員教師忙于教學科研等任務,弱化了自身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的提升;部分黨員教師僅從個人利益出發思考問題,教書育人意識淡薄,缺乏責任意識和集體意識;部分黨員教師學風浮躁、治學不夠嚴謹,或不思進取、甘于平庸,沒有發揮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有黨員教師甚至師德失范,嚴重損害高校人民教師的職業聲譽。因此,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已成為黨建工作的關鍵之一,高校黨建需要通過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2、《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師德建設指明方向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師德水平,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研究制定了《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袁貴仁在第二十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認真落實高校黨建工作新任務其中一項就是要落實新頒布的高校師德規范。《規范》指出高校教師應該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兑幏丁窞楦咝|h建工作中的師德建設指明了方向。“愛國守法、敬業愛生”要求黨員教師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依法履行教師職責,自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在教書育人過程中,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行,維護社會穩定和校園和諧;也要求黨員教師忠誠高校教育事業,樹立崇高職業理想,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以愛生、敬業、肯于奉獻作為教師職業的根本,樹立刻苦鉆研的理念,關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公正對待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書育人、嚴謹治學”要求黨員教師在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的同事,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在嚴慈相濟、教學相長、誨人不倦,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做到模范到頭作用。“教書育人、嚴謹治學”也要求黨員教師努力弘揚科學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精益求精;實事求是,發揚民主,團結合作,協同創新;秉持學術良知,恪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維護學術自由和學術尊嚴;誠實守信、力戒浮躁,堅決抵制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服務社會、為人師表”要求黨員教師勇擔社會責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類進步服務;傳播優秀文化,普及科學知識;熱心公益事業,服務社會大眾;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自覺承擔社會義務,積極主動提供專業服務;反對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在為人師表方面模范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樹立優良學風教風,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模范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引領社會風尚;言行雅正,舉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從教,以身作則;自覺抵制有損教師職業聲譽的行為。
3、在高校黨建工作中強化師德建設的路徑
“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基本理念。筆者認為,對于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這個中心工作,高校黨建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實現黨員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師德素養的提高相結合
高校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員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并實現與師德素養提高相結合,一是對黨員教師的教育管理結合師德素養的提高進行系統的規劃、統一的指導、有效的監督。比如在創先爭優活動的“一講二評三公示”中,高校黨組織可以要求黨員個人結合《規范》在職業道德方面進行承諾,黨組織和其他黨員同志再對黨員個人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斷。二是加強黨員教師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創設黨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效的交流平臺,使遇到的難點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高校黨員教師是當代大學生思潮的引領者,在當前形勢下,容易受到各種思想文化和市場經濟環境的沖擊,通過有計劃地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能使廣大高校教師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辨真善美、假惡丑,不斷提高道德認知水平;通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知識,提高教師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自覺性,正確處理工薪待遇與工作態度的關系,努力發揚為教育獻身的精神和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三是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結合時事熱點進行相關文件解讀,避免進行對文件進行原原本本的學習。比如《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黨組織可通過一些黨員踐行模范和反面例子與黨員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通過黨員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最終實現黨員教師政治理論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同步提升。
3.2實現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師德考核相結合
基層黨組織作為高校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的第一線,在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提升教師黨員道德素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實現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師德考核相結合,一是積極有效開展教師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在教師黨支部的組織生活中,增加黨員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在黨員教師之間廣泛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明確教師黨支部支部書記的職責范圍,定期對支部書記進行業務培訓和業務素質考核。二是基層黨組織對黨員教師進行定期考察的基礎上建立起切實可行的師德考核測評標準和測評方法,建立個人自評、教師互評、學生評價和組織評價的師德考評機制,對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并挖掘師德踐行的典型素材,對先進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經驗進行大力宣傳,進而在基層黨組織中形成尊重先進、學習先進的良好氛圍;三是基層黨組織要把師德建設融入到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活動的全過程,鼓勵黨員教師爭當優秀共產黨員,帶頭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自覺堅定理想信念,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以淵博的學識征服學生,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使自己成為同行的楷模。基層黨組織可以將是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否把教書育人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一項事業,踏實工作、開拓創新、甘于奉獻;是否認真傾聽群眾的正當訴求,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否遵紀守法,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繼承和弘揚優良校風,敢于同不良風氣、違法亂紀行為做斗爭作為衡量是否為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之一。
3.3實現創先爭優活動的常態化與完善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相結合
創先爭優活動是高校黨建的一項重要內容。習近平在第二十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黨建要在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內涵式發展、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加強自身建設的實踐中創先爭優,并使創先爭優活動常態化。創先爭優活動的常態化與加強師德建設都需要健全的制度體系作為保障。實現創先爭優活動常態化發展和加強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相結合,一是探索建立黨員教師教學科研示范崗、黨員教師后勤服務示范崗、黨員領導干部示范崗、黨員教師志愿者服務等長效機制,實現建立“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基層黨組織和充分提升黨員教師職業道德的雙贏局面。二是探索建立宣傳和監督方面的長效機制,加強對廣大黨員教師師德建設舉措和成果的宣傳,組織廣大師生了解和學習黨員教師道德模范先進事跡;動員全體師生和社會輿論對黨員教師的道德言行進行監督,暢通意見反饋渠道。最終促使師德建設工作深入人心,并成為黨員教師自覺的行為選擇,進而營造出創先爭優和師德建設雙贏的良好氛圍。
作者:唐靜 單位:重慶西南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