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道德教育論文
1、加強網絡道德教育,防止不良行為的途徑
正是因為網絡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虛擬環境,他們只要通過敲擊鍵盤,向網絡輸送代碼就可以充分發泄壓抑在心底深處的需求和欲望,而且所有的言行還可以不留任何痕跡,這樣,未成年人在網絡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未成年人極易放縱自己的行為,忘卻社會責任,喪失道德感,而良好的網絡道德教育會起到引導未成年人規范網上行為的作用,是網絡時代的重要課題,所以思想道德教育要以全新的姿態介入網絡。
1.1建設校園網,應用網絡安全技術優化網絡環境
對于校園網來說,純凈的信息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在校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體驗,同時規范網絡行為。通過肅清校園網絡環境,進而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青少年親自實踐相關的網絡道德行為,進一步促使他們網絡道德的內化,培養良好的網絡道德習慣。優化網絡環境,必須依靠先進的網絡技術和有效的管理策略,要一手抓“堵”,所謂“堵”,就是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手段構建相應的“防火墻”,從技術層面對網絡信息進行相應的過濾,將有毒信息和垃圾信息拒之于視聽之外,避免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例如通過部署網站過濾策略,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在校生瀏覽色情、暴力等網站,通過部署應用控制策略,在學習時間內防止在校生使用與教學無關的網絡;另一手抓“疏”。所謂“疏”,就是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瀏覽互聯網的特點,開展一些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活動。
1.2開設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專門的網絡德育課程
網絡心理健康的定義是能保持網上網下人格的和諧統一,網上網下均能保持良好的情緒情感,不因網絡的使用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有正常的人際交往,即使網絡離線時,身體不存在明顯的不適應現象。為了幫助在校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心理健康的意識和觀念,通常情況下需要開設網絡心理康教育課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在校生正確使用網絡,避免過度沉迷于網絡。現代社會網絡的利用率遠高于大多數其它的媒體,如書籍、報刊、雜志甚至電視,網絡上面宣傳的文化和觀念對未成年人的人格發育起著巨大的影響。目前,一些傾向性問題已經在未成年人中普遍存在,這些需要我們提高重視,例如:在對自我價值進行定位,以及個性發展取向方面,對于在校生來說,通常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會表現出明顯的個人本位化傾向;在人生價值取向方面,多元化、功利化的傾向已經或多或少地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經濟實用,講求回報逐漸在學生身上更加明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逐漸忽視,在思想政治觀念上依然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甚至是道德上知行脫節等現象。通過開設網絡德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主體意識,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幫助在校生正確選擇價值觀,并促使其在網絡社會中的遷移。
1.3規范網絡行為,實施網絡行為的自律教育
未成年人網絡道德的形成最終是要落實在具體的網絡行為上的,他們通過自身的行為創造并實踐著網絡道德規范。雖然人人都會上網,但并非人人都懂得如何上網。網絡是一個共享的大平臺,如何合理地利用網絡上的資源,如何遵守網絡禮儀,并不是天生就會的,也不是計算機課程可以教會的。教師應在教學的實踐中隨時向學生灌輸相關的知識,教學生學習使用網絡就像教學生做人一樣。不抄襲,不非法復制和刪除,不過分占用網絡帶寬,不隨意泄露自已和他人的隱私,不訪問色情網站,不傳播不健康的信息,不做“黑客”,不利用互聯網從事非法活動等,做到潔身自律。
2、利用網絡豐富校園文化內涵的對策
網絡的迅速發展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產生了網絡道德教育方面的問題,同時也為豐富校園文化,提升其內涵創造了機遇,提供了若干對策:①通過建立和完善校園局域網,以及學校信息化平臺,在學校網絡信息平臺上,定期發布國內外時事政治方面的信息,幫助在校生消除思想方面的負面影響,使其樹立正確的道德理想,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②充分利用網絡優勢,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課堂教學,結合多媒體教學進一步使德育課更加生動,充分利用學生容易接受的學習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通過事例的講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了解網絡道德責任。③將中國教育網系統納入到職校校園網絡中,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與中職學校局域網和高等教育網絡進行對接,使中職學生能夠更多地和高職院校的學生開展互動交流。④開展網上讀書競賽活動,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的大量信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⑤傳承中國優秀倫理道德,挖掘中國傳統道德的現實價值,選取古代圣賢的倫理、格言等,通過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形式進行宣傳教育。
作者:駱芳 單位:柳州市交通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