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語文論文
一、教師要多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感受語言美
語文學科具有非常強的人文性。語文情境教學的創設極為重要。一方面,它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它更是能夠提高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它不僅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還可以調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集中課堂注意力,便于學生掌握和學習新的知識,非常有利于語文的教與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是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發展心理品質最為重要的學習載體,也是連接日常生活與語文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雖然不同的語文教學內容需要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同一個內容也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情境,但是不論創設怎樣的語文教學情境,教師都要把握一條原則,那就是能夠更好地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服務。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情境滲透。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神奇與美,他們才可以獲得美的感染與熏陶。
二、教師通過啟發想象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整體美
語文教師的啟發性教學主要是指教師依據語文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啟發誘導辦法傳授語文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最終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說啟發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方法,還是一種教學思想,更是教學原則和教學觀。語文教師的任務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起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一系列的啟發式提問來引導小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并得出解決答案。正如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通過啟發學會思考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給了他們通向獨立和成功的鑰匙。教師引導小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將抽象的內容融化開來,再造意象的整體,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具體的視覺形象,喚起學生的想象,這樣語文課堂教學更為生動、豐富。
三、教師利用板書展示結構美
教師上課離不開板書。教師板書的條理美,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和整體性。板書的簡潔美,高度地概括和濃縮課文的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把握能力。如果教師板書設計能夠融板書的整體性、藝術性和趣味性于一體,這樣就可以調動小學生語文學習課堂氛圍,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字不僅要寫得工整,而且需要注意板書結構合理。如果教師做到了這些,學生就能從中得到美的享受。板書工整有助于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所以說板書結構美,對每天都望著黑板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美的享受,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前提之一。
四、學生朗讀中感受到語文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過:“一片風景是一個心靈的結晶。”意境是指外在的自然風景與內在的心靈互相迭印,相融為一。判斷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們語文朗讀水平的高低,所以,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訓練,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所以教師為學生創設美好語言意境最主要的形式是朗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訓練也包括朗讀,它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法寶。學生朗讀有利于他們的智力發展,獲得思想熏陶,它還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傳遞。因此語文教師要根據語文的特點,充分利用語文朗讀的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深入地領悟語文的意境美。
五、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滲透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教師都應該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不斷的探索,切實把對學生的審美教育貫穿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為實現當今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進而很好地實現新課程標準的貫徹實施。為了祖國下一代,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盡自己的綿薄力量。
作者:劉藝嬌 單位:福建省安溪縣慈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