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體化環境的創設應該服務于主題教學的開展
進入小班,要重視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自理能力。于是,我們開始進入另一個主題內容———“我的小手”。這時班級的環境就要隨著主題的變化而變化,教室墻壁可以出現幼兒的手印畫、手指畫等,可以貼一些幼兒動手操作的照片,再投放一些與“小手”主題相匹配的材料:比如粘、貼、折等各種鍛煉小手肌肉的材料。將主題活動的內容融入到整個活動環境之中,讓幼兒能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生活、發展,使環境的教育功能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創設一體化的主題環境應該系統設置各區域
主題環境不是膚淺的墻面裝飾,而是全面的、系統性的、有順序的布置,各個區域不是各自為營,而是依照主題教學的開展,環環相扣,互相聯系,互相補充。
1.充分利用空間,多角度展示。到了中班,我們開展“食物”主題教學,環境的創設完全可以突破原有簡單的“烹飪、品嘗”。例如,美工區成為各種美味的食品秀工坊,教師利用一些廢舊材料,毛線、絨球、吃過的海鮮貝類的殼、飲料瓶、咖啡杯等,讓幼兒根據平時的經驗制作各種美食,比如:炒面、炒花甲、珍珠小丸子、清炒菜梗等。這個區域作為“食品”主題的一個導入。除了美工區,科學區、語言區、生活區、自由活動區等場所都可以展示相關的內容,例如垃圾食品與健康食品的分類,普及幼兒的生活常識,各種蔬菜生長的書籍,短小易懂的食物兒歌,瓜果展示,等等。
2.布置具有可操作性的物品。同樣是“食物”主題,除了展示,更重要的是創設環境讓幼兒參與其中,使主題教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比如,在“我愛吃什么”的布置上,讓家長提供幼兒在吃家喜歡吃的食物的照片,然后教師做一些字卡,用統一的句式,讓幼兒根據照片的內容進行配對粘貼。墻面的布置,要讓幼兒有意愿去動手操作,加深印象。最重要的是投放一些幼兒提供的素材,如照片、手工作品,可以開展食物分類、組裝、排序等游戲。在科學區可以提供制作食物的實驗品,面粉、飲料、五谷、雞蛋、胡蘿卜等,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出各種食品。
3.巧妙安排順序,輪流分區域體驗。在區域體驗活動中,有的幼兒在科學區區分食物種類、做搭配實驗;有的在生活區“烹調”食物;有的在美工區畫菜譜;有的在“餐廳”坐享其成,點評各種食物味道。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不同區域的輪流體驗。這樣,班級的各個區域就串成了一個完整的主題環境,環境不再顯得空洞、單一,而是充滿生機,幼兒對主題的印象也會更加全面和深刻。
作者:王麗 單位: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