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手術室護理論文
第一篇
1加強細節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
1.1進行細致的術前護理
手術前一定親切地與患者進行相應的溝通,同時根椐患者的性別、年齡和文化程度進行處理,針對性地詢問相應的記錄,告知患者手術前要注意相應的事項。在談話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語氣和用詞,盡可能地減輕患者對于手術過程的恐懼感和心理負擔,真正了解病人內心真實的想法,以最輕松的方式進行相應的交流。
1.2手術開始前仔細檢查設備功能
在手術開始前,護士一定要配合醫生仔細檢查各種醫療設備的功能是否正常。準備好手術物品,避免手術過程中離開患者去取相應物品。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前,護士要根椐手術情況將手術室的溫度調至適宜的溫度。
1.3手術后病人護理
當病人全麻清醒之后,一般是需要有四個人搬動病人,一個人負責頭部,有兩個人負責臀部和腰部,另一個人負責腿部,以保證安全平衡地搬動病人。病人在過床的時候要固定好四個腳剎,病人過床后上好護欄再將病人推離手術室。病人離開手術室的時候,要有護士陪伴。醫護人員在對接車床護士的時候,要檢查好床和外床架卡緊后才能讓病人慢慢地離開。
2細節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
分析當前細節護理在我國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可為手術室護理提供更加合適的方式。有40例研究,對比細節組和常規組,從病人術前、術中和術后護理進行相應的記錄,認真分析他們的情緒反應,進行相應的統計,結果細節組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要高很多,而且細節組的護理人員的職業綜合素質也有非常大的提升,讓患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加舒心的服務,加速了患者病情的恢復。說明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過程已經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可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進行推廣。
3手術室中細節護理策略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化學物質和高科技在臨床的應用,使手術室環境遭受嚴重的空氣污染和電離輻射。由于手術室常備一些化學制劑和銳利手術器材等各種不利因素,使患者和手術室護士成為高危人群,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3.1術前要正面影響患者
在術前護士要關心體貼患者,有助于降低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提高患者面對手術的勇氣。多數患者術前都會產生焦慮情緒,醫護人員給予人文關懷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病人不安的情緒,將焦慮盡可能地減至最低。護士與患者要進行溝通,對患者的術前身體狀況可第一時間告訴醫生。醫生也對手術的方案進行溝通,可對患者身體的承受能力和術前產生突發問題進行一定的預測。及時地了解患者的顧虛,手術過程中不離不棄,給患者更多的安全感,讓患者對醫院的醫療安全體系能夠更加放心。
3.2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
細節護理要求護士及相關護理工作者要細節服務。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細致的觀察可以鍛煉自己的職業能力,了解與患者之間溝通的方式,為以后的工作實踐提供更多的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以更加及時快速地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幫助。護理人員對自己的預期工作有一個評判,看一些護理手段對病人的病患是否更加有效。比如進行化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化療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宣教,告知病人在靜點化療藥物的時候要及時地排空大便,注意要臥床、勿動,要盡可能減少患者的一些活動。化療時如果出異常,要第一時間報告護士,同時護士要加強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做出恰當處理。醫護人員要正確給藥,正確掌握用藥方法及相應的濃度和輸入速度,不用有化療藥液的針頭直接穿刺血管,在靜推時邊推邊抽,盡可能保證藥物在血管里。
作者:楊峰 單位:臨沂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醫院
第二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2組護理人員除預防方法不同外,其他培養方式均相同。對照組進行手術室常規護理理論和操作培訓,而觀察組在上述培訓的基礎上,還進行生物因素預防教育。生物因素預防教育的具體方法如下:
(1)手術室護士必須接種相關疫苗,并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2)人的皮膚是人的第一道自然保護屏障,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好好保護,避免損傷,樹立自我保護意識,進行操作時,必須戴手套,阻斷傳播途徑。參加手術前應做好自我檢查,如發現自己皮膚有破損時,不能參加手術,尤其是有感染危險的手術。
(3)術前準確了解患者的詳細信息,了解患者肝炎、HIV等傳染病攜帶情況,當發現該情況的患者,應到特定的手術間進行手術,佩戴兩層手套,佩戴眼罩,圍塑料圍裙,手術操作應小心,盡量減少損傷。
(4)手術中應預防銳器刺傷,重視基本操作,規范操作,嚴格遵守手術室規章制度。正確傳遞器械,放置針、刀、剪等銳器,避免傷害自己,安全處理銳器,將其放置到銳器盒內,器械護士要養成用鉗子夾取銳器,較少手接觸機會,減少刺破皮膚的幾率。術后要認真清洗雙手,并進行沐浴。
(5)若在手術中意外受傷,應立即將傷口的血液擠出,并用流動清水沖洗,在對傷口進行嚴格消毒,并嚴格進行傳染病血液檢查,預防接種及定期隨訪。
(6)手術使用過的東西,一次性物品放到指定的地點回收處理,反復利用的物品應進行嚴格的消毒,消毒合格后才可再次使用,注意在洗刷器械時要小心,防止血液濺到眼睛里,有條件時應佩戴眼罩。
1.2觀察指標
核實記錄2組護理人員在手術室工作前兩年內的被感染率。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在手術室工作兩年內的每年每人被感染的次數為(0.3±0.1)次,感染率為33.3%(1/3);對照組在手術室工作兩年內的每年每人被感染的次數為(1.2±0.3)次,感染率為100%(2/2);觀察組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室是一個高風險科室,護理人員是直接受到危害的一個群體。手術室護士每天均會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及一些敷料等手術物品,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自身防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在日常工作中,進行每一項可能被感染的操作時,須佩戴手套,尤其是對有感染疾病的患者,操作時要格外仔細,佩戴兩層手套。對于一些急診手術要按照感染手術處理,不要一時麻痹,給自己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害。在臨床上,一些傳染病在未診斷前對醫護人員的危害遠大于診斷后,故增強保護自我的意識。對于一些醫療廢物盡量減少與皮膚接觸的機會,減少感染幾率。注意在洗刷器械時防止血液濺到眼睛里,有條件時應佩戴眼罩。筆者通過本院手術室護士加強自身防護后效果的統計,觀察組的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4結論
綜上所述,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措施,可有效降低護理人員的感染率,加強護士的自身防護,提高護理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作者:劉倫花 單位: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人民醫院
第三篇
1術前訪視
①自我介紹,同時采用圖片和文字并用的形式向患者介紹手術室情況,如手術室的布置、先進設備、工作程序、麻醉體位、手術體位,讓患者對手術室工作和手術過程有初步的了解,提高患者手術配合的能力,資料應盡量簡單明了,有直觀性和吸引力,便于患者接受。②介紹入室、麻醉、手術開始的大約時間,了解患者的皮膚、血管情況、女患者的月經情況。③交代術前注意事項:如手術前晚保證充足的睡眠,禁食、禁水、用藥,注意保暖等,去手術室前去掉飾物、手表、義齒,勿將現金、手表等貴重物品帶入手術室,著醫院配備的衣褲。④指導患者術中出現特殊情況的自我護理(如惡心、嘔吐時做深呼吸等);如需特殊體位,必要時指導患者術前練習,如甲狀腺手術的仰臥位。⑤接受患者咨詢:如疼痛情況、手術效果、手術醫生情況、預后情況、室溫等。⑥指導訓練胸、腹式呼吸、咳嗽、翻身,甚至臥床大小便等。⑦講解麻醉與術后腸蠕動的關系以及術中留置各種引流管的作用、大約留置的時間。⑧說明手術的必要性、麻醉的感覺及怎樣配合手術。使患者對手術和麻醉有初步的認識,盡快適應手術室環境,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
2術中護理
2.1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要熱情接待,最好是前一天探視患者的護士,由于進行了術前訪視,有了手術前的交流和溝通,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看到的是親切熟悉的面孔,這對患者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有利于減輕其焦慮恐懼情緒,手術室溫度保持在22℃~24℃,濕度保持在60%~70%,執行嚴格的查對制度,向患者了解術前一天的飲食和睡眠情況,檢查術前準備情況,如備皮情況、是否注射術前針等,注意保暖,繼續給予心理支持,對心理緊張的患者應安撫,可握住患者的手和讓患者做深呼吸,減輕患者焦慮情緒;對哭鬧的患兒,可擁抱、撫摸及鼓勵,穩定情緒,使患者精神上放松,從而安全順利度過手術期。在進行每一項操作時,首先向患者解釋清楚,說明目的及可能出現的不適。在麻醉及手術過程中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避免患者身體不必要的暴露。無論何種手術,手術間均應保持安靜,不說與手術無關的話。
2.2不同麻醉患者的護理
麻醉師進行麻醉操作時,護士要協助醫生保持體位,并告知麻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適,要怎樣配合麻醉師操作才能使得麻醉成功,減少麻醉意外。
2.2.1對全麻的患者,協助患者平臥于手術床上,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連接輸液用的三通接頭,備好急救藥品和器材,協助麻醉師給藥。麻醉誘導期協助患者放松、守護床旁,密切注視插管情況,直至套管固定、接上呼吸機。由于個體差異,每個患者進入麻醉的狀態時間不一,有些患者意識、聽覺比其他感覺消失慢,因此須保持手術間安靜并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全麻患者手術過程中眼睛可涂眼藥膏,或用凡士林紗布覆蓋,防止角膜擦傷,或暴露干燥。
2.2.2對非全麻手術的患者,術中的護理更為重要,椎管麻醉的配合時,護士可一手扶患者頭部,一手扶患者腿部協助擺放麻醉體位,幫助患者保持麻醉體位,囑患者放松,并告訴其即將發生的操作,使患者有效配合麻醉,并注意觀察患者面色、表情、呼吸及脈搏等變化,發生異常,及時告知麻醉醫生,非全麻手術的患者,術中意識清醒,對周圍環境尤為敏感,可聽見清晰的說話聲、金屬器械的撞擊聲、電刀的“嗤嗤”聲,甚至工作人員的談話內容,所以巡回護士要做到說話輕、走路輕、開關門輕,注意談話內容。關注手術進展,要盡量在即將發生時告訴患者,并作一定解釋,使患者有心理準備,比如對于當術中出現臟器牽拉感到不適時囑患者深呼吸;剖宮產產婦在取出胎兒時感覺的一些細微疼痛囑其放松。
2.3做好術中護理記錄:術中護理記錄內容包括:手術物品清點登記、輸血量、輸液量、尿量、出血量、標本的名稱、術中特殊用藥及用量、術中置入物、電極板放置位置、止血帶的起止間隔時間,各種管道,如尿管、胃管、引流管等滅菌物品監測結果。
2.4手術結束患者清醒時,最想知道的就是手術是否成功,這時護士應該主動向患者交代,手術已順利結束,以安定情緒,使其放心,并檢查患者皮膚的受壓、完整情況,如:有無由于電極板引起的皮膚灼傷,側臥位時髂骨部皮膚受壓情況,四肢手術使用止血帶的患者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指端或肢端血運等,安全護送患者回病房并做好交接:皮膚(完整、破損、紅腫、水泡、水腫),輸液部位情況,患者精神狀態,各種導管固定情況及攜帶物品等。
3術后隨訪
術后1~3d對患者進行術后隨訪,由該患者手術的巡回或洗手護士負責:①繼續提供服務保障:對手術時間長身體瘦弱的患者重點觀察皮膚受損、受壓情況,及時發現,并協助解決。②了解患者精神狀況、患者術后疼痛,體溫、切口情況以及術后恢復情況。③解釋和解決護理問題,如:術后鎮痛及活動對腸蠕動的影響、留置管道對局部的不適、置入物注意事項以及術后對飲食、體位、活動的注意事項,怎樣避免并發癥的發生、什么時間下床活動、如何進行康復訓練等。④征詢患者和醫生的意見和建議:包括患者及其家屬對術前宣教所持的態度、患者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手術室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和手術醫師對手術配合是否熟練、默契、主動;手術器械及儀器設備的性能等狀態是否保持良好的意見和建議,虛心接受并認真記錄,解決存在的問題,認真總結經驗以便不斷改進護理工作,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
4結果
手術室實行整體護理,提高了患者、家屬及手術醫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密切了護患關系,確保了手術和患者的安全,手術室專科護理質量得以提高和拓展。
5體會
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和護理服務理念的轉變,手術室護理工作不再是針對患者在實施手術的短暫時間內的管理和手術步驟上的配合,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手術室整體護理模式快速發展,手術室護理工作從局部的被動護理轉向主動的整體護理,患者充分體會到術前、術中、術后全過程都有手術室護士的關心和護理,整體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的應用,有效解除了患者對手術室的陌生感及緊張情緒,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手術風險及一定程度上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整體護理工作的開展,使全體護士受益匪淺,手術室護士素質顯著提高,手術護理工作的質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作者:趙明霞 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人民醫院
第四篇
循證護理是建立在循證醫學基礎上的一種護理觀念,在特殊領域內滿足患者諸多需求的一種護理方法。為了成功將醫院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提高,針對手術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循證護理,能夠有效確保患者保持積極心態配合手術醫師的手術,提高手術的成功率[1]。為了研究循證護理的應用價值,本文主要針對本院收治的手術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循證護理,最終獲得的護理效果滿意,現將具體的臨床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110例手術患者。通過抽簽法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B1組與B2組。在B2組的55例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患者最小年齡為13歲,患者最大年齡為73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2.5±8.3)歲;對患者進行手術的種類:選擇進行骨科手術的患者20例,選擇進行普外科手術的患者15例,選擇進行婦產科手術的患者12例,選擇進行胸外科手術的患者8例。患者的學歷:學歷為大專以上的患者10例,學歷為高中的患者15例,學歷為中專的患者16例,學歷為初中以下的患者14例。在B1組的55例患者中,男32例,女23例;患者最小年齡為12歲,患者最大年齡為7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2.3±8.2)歲;對患者進行手術的種類:選擇進行骨科手術的患者19例,選擇進行普外科手術的患者16例,選擇進行婦產科手術的患者11例,選擇進行胸外科手術的患者9例。患者的學歷:學歷為大專以上的患者14例,學歷為高中的患者11例,學歷為中專的患者15例,學歷為初中以下的患者15例。對比B1組、B2組患者的年齡、手術種類以及學歷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B2組患者護理方法
針對B2組患者主要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在準備對患者進行手術的前1天,由巡回護理人員針對手術患者進行相關的宣教工作,主要包括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對患者講解手術相關人員的姓名以及職稱、住院需要了解的相關常識、患者自身的衛生常識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等。要求患者在準備進行手術前應該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引起感冒。在日常的飲食中應該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高熱量為主。在準備進行手術前,由工勤人員將手術的患者送到手術室。
1.2.2B1組患者護理方法
針對B1組患者主要采用循證護理的方法,在準備進行手術前,針對手術患者的手術細節、手術預定程序以及患者當前的疾病情況進行仔細評估,之后將各個方面的評估結果有效融合,提出相關的護理問題。針對所提出的護理問題,不采用以往的護理程序進行具體解決,而是要求相關人員查閱具體資料,最終確定最優的護理方法對問題進行有效處理,最后總結出護理干預措施。例如在對患者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突發情況,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相應治療。此外關注患者的內心狀態,分析患者當前內心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準確評估,并且研究有效措施加以疏導,成功消除患者的消極情緒,使其能夠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針對所有患者準備對其進行手術的前1天以及完成手術后1天采用SCL-90量表(癥狀自評量表)進行評分,對比B1組、B2組的評分情況、護理質量、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概率以及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
1.3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數據進行具體分析并統計,利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表示組間的比較情況,利用率表示計數資料,利用χ2檢驗表示組間比較情況。以P>0.05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B1組、B2組患者SCL-90量表的評分情況在準備進行手術的前1天,對比B1組、B2組患者SCL-90量表的評分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完成手術后的1d,在量表中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以及偏執因子評分等方面,B1組<B2組患者非常明顯(P<0.01)。
2.2對比B1組、B2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對比B1組、B2組患者的護理質量發現,B1組高于B2組患者非常明顯(P<0.05)。
2.3對比B1組、B2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概率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在出現并發癥的概率以及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兩個方面,B1組優于B2組患者極其顯著(P<0.05)。
3討論
在進行本次的研究過程中發現,針對手術患者對其實施循證護理,表現出了諸多的優點。通過循證護理,在醫院的護理質量以及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兩個方面,均有了極其顯著的提高。此外通過循證護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可以充分滿足患者的內心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經過本次的對比研究發現,在完成手術后的1天,在量表中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以及偏執因子評分等方面,B1組<B2組患者非常明顯(P<0.01)。對比B1組、B2組患者的護理質量,B1組高于B2組患者非常明顯(P<0.05)。在出現并發癥的概率以及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兩個方面,B1組優于B2組患者極其顯著(P<0.05)。總之,針對手術患者,在實施手術室護理過程中應用循證護理,表現出了諸多優點,成功凸顯循證護理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作者:李艷芳 單位: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