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豐富學生地理感知
地理學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博,傳統的課堂教學呆板枯燥,加上課時的限制,教師并不能在課堂上解決所有學生的困惑和質疑,極大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博客具有超鏈接功能,同時可以發表各種文字、圖片和視頻信息,多角度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培養學習熱情。博主可以建立各種學習板塊和主題,有針對性地學習和討論交流。學生在博客空間中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地理見解,展現個人的地理素養,增加了創造性和趣味性。在交流學習過程中加深理性認識。從地理現象的引入到本質的探討,層層深入,配以文字、圖片、音頻材料,在交流的基礎上增加感性認識。
二、師生共交流,彌補課堂教學不足
博客是以思想共享為主旨,學習者借助網絡平臺,克服時空限制,達到思想交流,共同進步的目的。任課教師,尤其是被視為小學科的地理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有限,交流的內容僅限于固定的高考知識,缺乏情意上的互動,并不能完成地理學科情意培養目標。博客的出現為師生提供一種輕松的網絡氛圍,開放和個性的平臺更利于師生間和生生間除地理知識外地理情意的交流和探討。擁有不同身份的博客群體間的交流效果是不同的。
如教師通過撰寫博客的形式發布最新或階段性的教育心得,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思想,形成個人“移動”的教育日志,也可以發表個人生活感悟等內容,形式多樣,主題不限。督促自己不斷地進行教育反思并及時記錄下來,形成寶貴的教育資源,發揮博客的教育研究工具價值。不同教育工作者的博客群在遵循開放、參與和創造的博客宗旨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討論參與、思維創造的過程。師生間的博客群是進行師生和生生課外互動的主要場所,教師利用博客作為交流協作的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和要求,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學習活動,教師則可以指導學生的主體交流活動,收藏和不斷更新相關網絡資源,發表主題教學日志,觀察學生成員日志,解答學生日志中出現的問題,指導寫作學習并進行評價。
三、因材施教,實現分層教學
博客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分為學生博客、教師博客或者師生群體博客等形式。地理學科涵蓋面廣,知識點散,在師生群體博客可以設置不同專題版塊,如“世界區域地理”、“中國區域地理”、“城市規劃”、“自然災害”等,將知識點歸類,利于理清思路,分類學習。還可以設置不同的興趣版塊,如“美圖展示”、“生活中的地理”、“地理小游戲”等興趣版塊,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娛樂放松的同時掌握地理知識和現象。高中階段學生來自不同的初級中學,地理知識儲備參差不齊。
通過設置不同的版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進行選擇性學習。“相關地理網站鏈接”欄,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經典的優質地理網站,可以拓展學生視野,了解最新地理學科動態。“我的地理視野”一欄可以用于展示學生平時生活中記錄的與地理有關的圖片,培養學生在觀察生活中地理現象的同時學生欣賞地理美的能力。學生在博客平臺中可以自由、自主地安排學習時間,學習地點,選擇學習內容,展示個人學習心得。可以自由交流和合作學習,博客教學解決了統一教學模式中學生存在的個別差異而無法因材施教的問題,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分層教學。
四、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新課改要求課堂上鼓勵學生合作探究,注重問題的設置和引導。博客教學方式的使用在了解學生需要和激發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并且克服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習方式因人而異,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動者。
作者:黃昌豪 單位:重慶市榮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