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職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的幾種表現
(1)求職時簡歷作假
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部分高職畢業生為了獲取優質單位的青睞,不惜在簡歷制作過程中弄虛作假。例如,某單位發現,在參加某次高職院校畢業招聘會時,收集到的簡歷反映,某個班級學生在“任職”一欄中填寫擔任過系部學生會主席、班長、副班長,居然有十多個人,這顯然不符合實際。“完美”的個人簡歷、“虛高”的學習成績、“灌水”的工作經歷、“偽造”的榮譽證書、“虛構”的學生干部身份,太多虛假信息導致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求職自薦表逐漸的失去了應有的信任。
(2)面試中自我拔高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部分學生面試時刻意夸大自身的專業優勢、綜合能力和技術技能,而刻意的隱瞞自身的不足和缺點,以期獲得較好的就業機會。盲目夸大個人工作能力,自我拔高甚至出現胡編亂造的現象,嚴重影響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工作的選擇判斷。這種行為,既給就業單位的人力資源利用與管理造成惡劣影響,也使畢業生自身錯失了尋找更適合工作的機遇。
(3)錄用后惡意毀約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一些高職院校畢業生求職時漫天撒網,一旦有單位通知簽約,便草率簽訂就業協議,后期一旦遇到待遇更好的單位,就迫不及待地要求毀約;部分條件較好的畢業生甚至同時承諾多家就業單位,而私下卻仍在向條件更優的用人單位投送簡歷;極少數畢業生通過不正當手段持有多份就業協議,與多家單位同時簽訂就業協議,最終再擇優上崗,造成對用人單位的極度惡意違約。
2高職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的原因
2.1社會的因素
當前,社會誠信體系的不健全,無法對不誠信的人和現象給予較為嚴厲的打擊或制約,助長了少量不誠信的行為和現象。但隨著高職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以及高職畢業生就業的不斷市場化,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從而也導致了部分高職畢業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誠信缺失的現象。
2.2用人單位的因素
當前,大學生就業市場呈現買方市場的趨勢,導致一些用人單位選拔畢業生方式有失理性。一方面選才依據不合理性,部分用人單位脫離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盲目提高用人標準,片面追求高學歷、高學位、高認證;另一方面招聘程序缺乏規范性,招聘單位對畢業生的了解過于依賴學生求職材料和自我介紹。這些人為設置的就業門濫,使得原本就已緊張的“就業市場”矛盾更加激化。
2.3高職院校的因素
隨著近年來高職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部分高職院校把解決就業、提高學校就業率定為自身辦學的首要目標,對于畢業生的虛假包裝采取了默許甚至是縱容的態度。如對就業推薦表的內容不認真核對便盲目蓋章、對學生在校現實評價含糊其辭刻意美化等。極個別院校就業管理機制混亂,甚至將空表直接發給學生自己填寫,更有甚者出現1名畢業生持有多份推薦表的現象。
2.4畢業生個人的因素
部分畢業生面對就業現實,在不得已而選擇一線的職業崗位后,并不安心工作,隨時都可能二次擇業;許多畢業在首次就業時,均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一旦被更優質的用人單位錄用后,他們會為了自身利益而選擇違約。他們責任意識淡薄,誠信觀念差,講究現實主義,抹殺了道德和誠信;他們法律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會為了自身利益而舍棄誠信。
3提高高職類院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的對策
3.1打造誠信的社會大環境
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很大程度上助長了高職畢業生就業誠信的缺失,我們要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誠信水平,就需要努力構建一個誠信的社會環境,使招聘方和畢業生能自覺遵守就業市場秩序。應努力在整個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創建“誠信”的氛圍,借助一整套“信用機制”來約束校、企、學生三方誠信缺乏的行為。要形成具體的、適合中國國情的誠信制度,形成一套由誠信信息征集系統、誠信管理系統、誠信評價系統、誠信公示系統、誠信監督系統組成的完善的社會誠信機制,讓失信者受到嚴厲的懲戒,讓誠信者達到理想的回報。為高職畢業生就業市場的健康運行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大環境。
3.2優化用人單位的招聘模式
用人單位的選拔人才的最終目的是“人盡其才”,讓招聘的高職畢業生最大程度發揮其作用和潛能,為企業服務。因此,用人單位不能盲目追求高學歷,而應該樹立正確的用人觀,盡可能借助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對應聘者進行客觀的評價,不能迷戀高學歷,主要從專業知識、技術技能和道德品質等三個方面綜合評價,制定合理的招聘標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選擇一些對口的高職院校開展訂單化培養、校企共建等校企合作項目,借此方式可以更深入、更細化的熟悉并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畢業生,以彌補現場招聘時受客觀因素的影響對紙質簡歷的過度依賴。
3.3完善高職院校誠信教育體系
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的問題的解決需要學校、社會和政府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自身教育的影響力最為顯著,高職院校應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樹立學生的道德觀和誠信觀,使每一位畢業生將“誠”與“信”作為自己的一種人生態度、人生美德。
(1)注重校園誠信文化建設
僅在德育相關課程和就業環節對高職學生開展誠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首先,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應從入學教育開始并延續到畢業環節,從專業的德育教育課程課擴展到專業課程的德育教育(包括職業道德教育)。其次,高職院校還應盡量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讓誠信文化遍布校園,可以請知名專家開設誠信相關的人文講壇,廣泛利用校園廣播站、校報、學校網站等媒介展示誠信楷模,不斷弘揚中華美德。最后,著力開展與實際接軌的道德和誠信系列教育活動,努力形成“誠信者榮,不誠者恥”的輿論氛圍,讓當代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誠信心理,傳承誠信守信的中華文明。
(2)提升就業服務工作水平
首先,幫助學生正確的進行自我認知。在進行就業指導服務時,要有意識的引導畢業生正確地認識社會、認識自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和就業觀。要使學生明白,高等教育不等于“高尚職業”,在就業時不應當盲目推崇“大城市、大單位、高薪酬、優福利”。應該樹立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就業觀,愿意并努力做一名高素質的普通勞動者,放寬就業視野,堅持走“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發展之路。其次,堅持規范就業管理制度。高職院校要健全就業工作管理制度,盡可能減少管理上可能存在一切漏洞。對就業工作的每個重要環節,如就業推薦表、就業協議書、各種認證證書、用人單位信息發布、畢業生跟蹤調查資料等等均施行規范化管理。對情節較輕的弄虛作假者進行批評教育,努力治病救人;對于情節較嚴重的學生,應嚴肅處理,記入檔案。
(3)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
前文分析中指出,就業市場的誠信缺失現象與目前就業市場呈現買方趨勢存在著很大關聯。為進一步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高職院校要與用人單位、政府就業部門、學生家長等密切合作,打造一個立體的就業信息網,盡可能為畢業生尋求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的與一些企業以設立校外實習基地、成立冠名班等形式開展一些校企合作項目,以期最大程度上為學生們拓寬就業渠道。只有就業渠道變寬了,才能從根源上減少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諸多誠信問題。
作者:張蓉蓉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