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教育論文
第一篇
一、小學教育專業現代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知識編排不當
(1)詞匯部分
過分注重和強調詞的結構,對詞義、語境及詞匯的發展重視不夠,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差。在一次現代漢語考試中有這樣一道題:指出并糾正下面句中用錯的成語:你到浦東半天時間,只能逛浦東的一條街,連鳳毛麟角也看不上(《我的生命》葉辛)。鳳毛麟角用來比喻稀少可貴、難得的事物,而作者的本意是說一小部分,很顯然是把鳳毛麟角改城一鱗半爪之類的成語才對,可是絕大多數學生都改成了九牛一毛。九牛一毛比喻極大的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與作者的本意相去甚遠。
(2)語法部分
語法,有人認為“語法科學而無用”。原因在于語法教學脫離語言運用實際,教材所舉例子不新穎,沒有特性,缺乏語境,個別語句的肢解性分析使語法顯得枯燥無意義。
(3)修辭部分
只對各種辭格進行泛泛介紹,并不能展現修辭那種“舉重若輕”的妙處,也無法讓人體會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語言魅力。2.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方法單一,只是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很難充分調動學生合作與交流學習的意識,學生缺乏質疑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而且,教師本身缺乏對基礎教育的感性認識和經歷,課堂教學脫離基礎教育實際,課堂教學缺乏互動,只是教師“一言堂”,致使課堂教學顯得空洞蒼白。
二、解決的對策
1.明確教學目標
現代漢語教學應加強各學科間的聯系,“實現語文學科的內部溝通和與其他學科的外部溝通,使各學科的相關知識互相滲透、遷移”。加強與小教專業語文教育類課程和普通教育類課程的整合,使教學目標切實符合小教現代漢語教學的實際。高師小教專業現代漢語課程既要包括小學語文教材、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小學語文教育心理學、小學語文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等,又要包括小學生心理學、小學生教育心理學、小學教學論、小學教育科研方法、小學活動課程設計、小學教育原理、現代教育技術等。切實圍繞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防止小學教育專業現代漢語教學目標的泛化,真正體現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特點。
2.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小學教育專業文科方向主要培養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師,現代漢語教師有必要帶領學生學習最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全面了解現代漢語的基礎理論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訓練及運用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最新的小學語文《課標》要求,在全面、系統介紹現代漢語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融會小學語文教學、學習的特點,突出重點,使之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語音教學要附帶讓學生了解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的重要性及教學情況。拼音是學生識字的工具,入學新生必須集中學習六周左右的漢語拼音,具備獨立閱讀注音文字的能力。又如在漢字教學環節,特別是書寫規則、偏旁部首分析,更是要規范嚴格,按照小學語文教學最新筆順筆畫要求進行,避免課程所學內容與小學語文教學實際脫節。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識字教學中有這樣一段:有水河水清,有日天氣晴,有目大眼睛,有言說聲請,有心好交情。對于清、晴、睛、請、情這幾個容易寫錯的字,從表意的角度加以形象的表述,使文字特征更加突出,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漢字教學還應注意現實生活中大眾媒體的消極影響,使學生能夠辨別正誤并正確、恰當地運用同音字。看以下幾則廣告用語:百衣(依)百順(某服裝廣告)有杯(備)無患(某磁化杯廣告)默默無蚊(聞)(某蚊香廣告)騎(其)樂無窮(某摩托車廣告)可組織指導學生對用字不規范的現象進行自檢自查或互查,還可搜集整理社會用字不規范現象進行分析,養成規范用字的良好習慣,打好小學語文教學基本功。小學語文教學淡化語法,突出修辭,小學語文課本中語法與修辭相結合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三年級上冊《語文》中有這樣一篇文章:水媽媽的孩子們
一天,風伯伯對孩子們說:“你們每個人去找風媽媽的一個孩子來,但不能找泉水、溪水,也不能找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娃娃們點點頭,一起出了門。
大娃回來了,抱著一朵烏云;
二娃回來了,圍著一條彩虹;
三娃回來了,捧著一團濃霧;
四娃回來了,采來一顆露珠;
五娃回來了,披著一層白霜;
六娃回來了,摘來一片雪花;
七娃回來了,背著一座冰山。
風伯伯看了高興地說:“你們都找對了,真是聰明的孩子。”其中的抱烏云、圍彩虹、捧濃霧、采露珠、披白霜、摘雪花、背冰山體現了動賓短語中動詞的搭配對象及動詞的恰當運用;一朵烏云、一條彩虹、一團濃霧、一顆露珠、一層白霜、一片雪花、一座冰山則突出了量詞的不同特點。動詞、量詞的準確使用使這篇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形象。這就是語法。整篇文章采用了擬人、排比、夸張多種修辭手法,準確、生動地講述了一個個普通的自然現象,且便于記憶。這就是修辭的魅力,語法至此也不再枯燥無味。
3.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1)要突破課堂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的沉悶氣氛,實現師生良好的互動多啟發,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練習、自己尋找結論,鼓勵爭論。例如在聲母辨析一節里,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一面小鏡子,上課時對著鏡子尋找準確舌位,發音準的學生可示范,同桌間還可以相互幫助,氣氛活躍,效果較好。又如,關于方言一節,讓學生課下以宿舍為單位總結同一宿舍不同方言的聲韻母發音狀況,并與普通話進行比較,對于糾正方言、促進學習普通話非常有效,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國際音標的興趣。
(2)聯系語用實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選擇一些反映校園學習、生活的例子進行分析,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例如下面一例課桌文學:考試如此多焦,引無數考生競通宵,惜秦皇漢武,膽子太小,唐宗宋祖,不得不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最后只把白卷交,俱往矣,數風流人物,全部重考!相信所有的學生看到這個例子都會會心一笑,在這樣的氛圍下再進行語法或修辭分析,其效果一定不錯。
(3)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新穎、形象、直觀、容量大,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本著“理性知識感性化”的原則,把抽象的語言符號、枯燥的漢語知識加工制作成可見、可聞、可感的生動課件,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開啟思維,產生聯想,把語言符號同生活情景結合起來理解,書本知識就變得好學易懂了。例如在講漢字形體演變時可以搜集大量甲骨文圖片,通過對某一漢字最初形體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其文化內涵,從而減少使用錯別字的概率。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不同字體的書法作品,培養學生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藝術的濃厚情感。總之,只有明確了小學教育專業現代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才能培養出勝任未來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合格老師。
作者:邊春麗 單位:河南平頂山學院
第二篇
一、當前小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應試教育體制限制小學教學改革創新發展
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在經歷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調節后,當前的學生人數仍然非常可觀,高等教育的限制性直接造成了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走進大學校園接受高等教育,而為了通過這每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就需要從小開始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小學推行素質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唯成績論”。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家長、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成績,其他諸如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等都退居其次,結果極有可能造成學生的思維模式被禁錮,本應天真爛漫富于想象的小學生成為了一個個“小眼鏡”,從小就受到嚴重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漸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應試教育體制還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壓縮了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小學教學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科目上,音樂、體育、美術、實驗等能夠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的課程幾乎形同虛設,這一情況在五六年級更為普遍。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空間和培養自身創新思維的機會自然就不可能實現小學教學改革的創新發展。
2.小學教師缺少創新思維和能力
小學教師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居于重要地位,教師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直接影響小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的教育。可是,當前我國小學教師能夠具備合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數在整個小學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太小。教師本身在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在面對小學教學改革的問題時缺乏扎實的專業基礎也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新思維是一種工作習慣和工作能力,有著創新思維的教師往往在面臨問題時會提出讓人眼前一亮的點子,在處理課堂教學問題時往往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小學教師由于在大學時接受的專業教育在創新思維和能力教育方面存在缺失,當其成為正式的小學教師甚至班主任獨當一面時就無法真正為學生帶來合格的優質的教學服務。
二、創新小學教學思維的方法
1.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在小學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同時要傳授學生做人的道理,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就是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全方面的教育。小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是小學教育重點關注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需要重點強調的,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長提高獨立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思路,更加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通過設置階段性目標讓學生體會在親手實現目標后的快樂與自信從而激發學生正確的行為模式。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了解一個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答,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多向思維習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教育學生從多種解決思路中選取效率最高的一種,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判斷能力的目的,完成小學教育的創新性改革。最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加強對小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重視與培養。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了解整個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事物也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時要看到問題的整體性,從而通過綜合思維選取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
2.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創新小學教育發展的重點和核心,加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識,提高小學教育對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效率,增強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是現代教育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面臨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困難是應試教育體制,然而在當前我國的教學國情背景下,改革應試教育體制任重道遠,因此必須要在小學教育中充分利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盡最大可能地開展小學生創新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當前的小學教育資源,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新教育能力,通過教師環節增強小學創新教育開展水平。
作者:張秀榮 單位: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營城子鎮中心小學校
第三篇
一、當前小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應試教育體制限制小學教學改革創新發展
由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在經歷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調節后,當前的學生人數仍然非常可觀,高等教育的限制性直接造成了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走進大學校園接受高等教育,而為了通過這每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就需要從小開始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小學推行素質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唯成績論”。在這種環境下,學生、家長、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成績,其他諸如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等都退居其次,結果極有可能造成學生的思維模式被禁錮,本應天真爛漫富于想象的小學生成為了一個個“小眼鏡”,從小就受到嚴重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漸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應試教育體制還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壓縮了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小學教學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科目上,音樂、體育、美術、實驗等能夠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的課程幾乎形同虛設,這一情況在五六年級更為普遍。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空間和培養自身創新思維的機會自然就不可能實現小學教學改革的創新發展。
2.小學教師缺少創新思維和能力
小學教師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居于重要地位,教師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直接影響小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的教育。可是,當前我國小學教師能夠具備合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數在整個小學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太小。教師本身在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在面對小學教學改革的問題時缺乏扎實的專業基礎也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新思維是一種工作習慣和工作能力,有著創新思維的教師往往在面臨問題時會提出讓人眼前一亮的點子,在處理課堂教學問題時往往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小學教師由于在大學時接受的專業教育在創新思維和能力教育方面存在缺失,當其成為正式的小學教師甚至班主任獨當一面時就無法真正為學生帶來合格的優質的教學服務。
二、創新小學教學思維的方法
1.加強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在小學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同時要傳授學生做人的道理,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就是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全方面的教育。小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是小學教育重點關注的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需要重點強調的,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長提高獨立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思路,更加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通過設置階段性目標讓學生體會在親手實現目標后的快樂與自信從而激發學生正確的行為模式。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多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了解一個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答,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多向思維習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教育學生從多種解決思路中選取效率最高的一種,最終實現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判斷能力的目的,完成小學教育的創新性改革。最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加強對小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重視與培養。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了解整個世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任何事物也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時要看到問題的整體性,從而通過綜合思維選取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
2.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創新小學教育發展的重點和核心,加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識,提高小學教育對小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效率,增強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是現代教育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面臨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困難是應試教育體制,然而在當前我國的教學國情背景下,改革應試教育體制任重道遠,因此必須要在小學教育中充分利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盡最大可能地開展小學生創新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當前的小學教育資源,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新教育能力,通過教師環節增強小學創新教育開展水平。
作者:張秀榮 單位: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營城子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