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網絡經濟對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第一,發展網絡經濟,可以促進中國在更廣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分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入許多過去難以進入的產業領域,提高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第二,網絡經濟的迅速傳播,使相關產品和服務價格下降,而質量性能不斷改善,使中國可以較少的投入,縮短在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服務領域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可直接應用較成熟的硬件、軟件系統,建設較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各類網絡應用系統,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信息化,形成后發優勢。第三,發展網絡經濟,為中國傳統產業提升和改造開辟了新的途徑。中國擁有相對比較優勢的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部分資本密集型產業,可以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增強國際競爭力;在交通運輸、電力、鋼鐵、有色金屬、汽車和機械裝備制造,以及金融、保險、貿易及大多數服務業,都存在網絡經濟推廣和應用的廣大空間。第四,網絡經濟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等方面的重大變革,有助于提高中國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第五,發展網絡經濟可以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中國越來越大的資源環境壓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型。第六,網絡經濟將加快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沖破傳統的部門間和地區間的分割和障礙,促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
二、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現狀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網絡經濟起步晚,發展快,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扶持網絡經濟的發展,并加速了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我國網絡經濟的高速發展鋪平道路。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網絡經濟的發展還是明顯滯后的,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
(一)網絡設施建設問題
目前,我國互聯網建設,還遠遠無法滿足我國網絡經濟需求。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比較大的不足,網絡流量受到較為嚴重的約束,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對于互聯網普及率較欠發達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存在較大差距,使得我國網絡用戶數量增加速度有所減緩,對我國網絡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二)網絡隱私的保護能力低下
在網絡中,每現實中的個人的所有資料都轉化成為一連串的,這些數字和符號同時具備了網絡本身的特點,即開放性和通用性。網絡安全問題在網絡平臺逐步擴大并且升級,使人們更注意到每一個開放的計算機病毒程序,及其相關的網絡安全問題。隨著當今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中的個人活動,即便是有對應的監測技術的保護,但也出現了專門以竊取網民的收入來源的用戶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軟件竊取用戶信息,造成了用戶的個人隱私的侵害。
三、我國發展網絡經濟的對策
(一)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
網絡基礎設施是和其它基礎設施同樣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而且網絡基礎設施在與其它物流的基礎設施的配合下能夠釋放出更大的乘數效應。近年來我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我國應該在提高網絡的利用率、降低上網費用、建立不斷趨向于開放的市場競爭機制等方面繼續努力。
(二)加強網絡隱私管理,避免網絡經濟犯罪
由于我國相關網絡管理技術的欠缺,容易造成網絡隱私數據的泄漏,給網絡用戶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使得人們對網絡交易存在非常大的抵觸情緒,這樣對于網絡經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網絡隱私管理工作,積極研發和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提高隱私安全;同時,要加大對網絡經濟犯罪的處罰力度,并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凈化網絡市場,為網絡經濟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
(三)加強政府的宏觀管理和組織協調
政府的目標應與企業和消費者的目標相一致。政府的主要任務是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服務,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幫助消費者提高文化素質與勞動技能,使其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需要。政府有關管理部門應研究制定我國發展網絡經濟的戰略、目標、規劃和實施措施,從而保持有關政策、法規、標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
(四)構建網絡經濟創新體系
建立信息產業創新網絡。要建立信息企業之間的創新網絡,打破相互之間的封鎖與條塊分割的格局鼓勵各種形式的企業聯系。抓住國際產業大分工、大轉移的良好機遇,廣泛參與國際信息企業的分工,實現達到我國信息產業與國際信息產業結構的合理對接。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必須開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信息安全技術,必須重視對網絡安全技術開發,這樣才能保證我國網絡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大力發展網絡經濟,積極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是關系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問題。因此,應根據國內經濟發展的實際,正確選擇網絡經濟發展戰略,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加快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步伐,實現網絡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耿穎 單位: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