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采購管理論文
一、企業采購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異地辦公阻礙采購活動
隨著企業經營活動的擴大,采購部門著眼于企業發展和經營的要求,使得企業采購人員必須通過出差、異地辦公等方式全面、詳細了解產品信息,完成采購任務。但由于手段缺失,很難滿足這種異地辦公的需要,在客觀上大大降低了采購管理的連續性和及時性,導致很多業務不能及時開展和完成,增加了采購管理的風險。
(2)無法形成大數據研判優勢
采購行為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經常性活動,企業長遠累月采購活動所形成的大量采購數據,只能成為紙面上的數字和符號,成為擺在企業文檔室內的無用檔案。實際上,這些經年積累的數據如若能夠通過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將可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經營決策,采購研判,產品選擇,價格分析的有用數據,但傳統的數據管理模式早已無法滿足企業對于數據價值的應用。
(3)供應商管理薄弱
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采購部門對供應商的管理也出現諸多盲點,供應商管理處于無序、散亂和短期合作狀態。缺乏對主要供應商的管控能力,當供應商流失或變更時不能主動應變,從而導致未能建立雙贏機制。
(4)缺乏采購績效考評機制
原有采購行為由于管理手段和工作流程的落后,采購管理人員的績效和能力無法通過長期的數據研判體現,針對采購管理部門的績效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反映采購人員的能力和水平,貢獻和成績,也就無法形成真正有效的,能促進企業采購人員發揮更大價值的績效評估機制。
二、信息化在采購管理中的具體運用
以某大型家電零售企業信息化采購管理應用為例進行探討。該企業在國內擁有上千家直營門店,巨大的體量規模使得采購系統異常復雜,供應商數量多難以有效管理、采購物品成千上萬管理難度高、由于采購周期過長,無法有效掌控市場信息,導致采購成本過高、由于組織龐大,主體分散導致采購部門各自為政,無法將采購的規模優勢轉變為價格優勢,且重復采購現象十分普遍。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集團決定利用信息化構建更加高效的采購管理模式。
2.1主要方案
針對存在的問題,實施集中采購,統一采購,創建自己的供銷模式,實現ERP管理,建立物流信息系統,并在此基礎上,重新梳理采購流程,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的業務流程,以此為依據開發采購管理軟件系統,進行電子采購。預期效果分析:
(1)通過集中統一采購,獲得批量采購優勢,降低采購單價;
(2)通過信息化采購系統建設優化業務流程,降低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采購效率;
(3)通過實施ERP系統,實現供應鏈管理,加強與供應商的戰略協同合作;
2.2取得效益
通過一系列信息化改造和流程再造,該集團采購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具體成果表現為:
(1)供應商得到大幅優化。由于采用信息化手段,企業將供應商實現了分級評估管理,將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全部納入信息化系統,實現對供應商的全盤考核和評估,并建立起高、中、低三個級別的供應商體系,從而實現根據企業情況適時選擇最佳供應商的決策體系。
(2)采購成本明顯降低。當“集中采購和統一采購”系統實施后,通過企業集中大批量采購,議價能力大大提升。將各分散的采購主體重新統一管理,避免了重復采購。由于構建了物流信息系統,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通過物流信息系統還進一步優化了采購的物流路線,降低了整個采購鏈的成本。
(3)采購效率大大提高。在優化供應商的基礎上,基于電子采購的實施,公司降低了采購的復雜程度,采購訂單的處理時間降低到1天,合同的平均長度減少了5頁,內部的員工滿意度提升了50%,“獨立采購”也減少到8%。電子采購在企業內部產生了效率的飛躍。
(4)供應商的滿意度提高。采用了ERP系統后,統一的流程,標準的單據意味著更公平的競爭。從電子采購系統推廣角度而言,供應商更歡迎通過簡便快捷的網絡方式與企業進行商業往來,從而達到共同降低成本、共同增強競爭力的雙贏戰略效果。結論與總結:信息化在企業采購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采購管理系統的運用進一步提升了企業采購的效率、規范了企業采購的行為,成為企業應對市場風險,提高企業集成、協作的能力、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效益,增加企業核心競爭的重要手段。需要重視的是企業采購管理在向信息化應用轉變過程中應該從思想上重視,不能把信息化當成裝點企業的門臉,要充分結合企業的規模、特點和管理文化選擇最優方案,從務實層面和可行性層面開展采購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和運用。
作者:黃璐 單位:河南平頂山中選自控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