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術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兒童對美術創作的主要特征—情感,就來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只有組織和引導學生把知識與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創作中去,體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
一、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引發創作熱情
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引領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把學生親歷的生活實教在美術新課程中,這是激發兒童創作熱情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把活動體驗引人到美術創作中去,讓孩子廣泛接觸社會、面對大自然、自由地通過探究,嘗試獲得美感經驗,設計引導學生把眼光投到課本之外的知識海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美術的趣味和作用,了解以美術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美術,為他們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上四年級美術創作課《放風箏》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營造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我首先安排了一節課,讓學生每人帶上一只漂亮的風箏,到自然界中舉行一次放風箏比賽,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感受著春天的溫馨,學生們興致勃勃地開始了比賽,在比賽中,學生們在這種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下,一下子活躍起來,美麗的風箏飛上了天空,學生的心也隨著風箏一起飛翔,是那么自由、那么輕松、那么愉快,之后,再讓學生動手創作。在這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情境中,創作熱情被激發起來了,多彩多姿的生活情境豐富了他們的視覺感官,思維活躍亢奮,激起創作潛力的涌動,從而擴展他們想象和表現的天地。
二、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的畫題,指引創作方向
心理學告訴我們:想象的源泉是客觀現實,想象的內容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天生的盲人難以想象春天的美麗,因此美術創作畫離不開現實生活,豐富的現實生活是美術創作的基礎,兒童筆下的形象常常是憑直接感受加上記憶、想象創作出來的視覺形象,教師在設計畫題時必須考慮到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一了解生活、思索生活,最終用藝術的形式表現生活。
如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學生對這類畫題的情感表現往往比較強烈,教師可設計這類畫題《花姐妹》、《大樹爺爺》、《貓媽媽與她的孩子》、《樹的一家》。又如人類進人二十一世紀后,越來越關注生命與自然的關系,小學生也不例外,教師可設計這類畫題《悲傷的樹》、《動物的家在哪里》、《地球能說話》••…這類話題能引導學生了解家園的毀損情況,樹立生存危機的優患意識。兒童的生活總是充滿了想象,他們最大的樂趣在于幻想,每個孩子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幻想類畫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事物的主觀想象,反映學生美好的童心及對現實世界的獨特感受,如畫題《夢中天堂》、《未來戰士》、《海底的房屋》、《我們到月球做客》……選擇了這些貼近兒童生活的畫題,學生創作有了明確方向,不再顯得被動與茫然。
三、積累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開啟創作源泉
創作需要廣博的基礎。兒童的思維發展的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憑空地讓兒童創作,他們會感到困難。但如果給他們一些憑借物,他們就會有的放矢展開豐富的聯想,開啟創作源泉。俗話說:只有厚積,方能薄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式記錄生活的點滴和感受。如何采取繪畫日記和日常速寫等方法。繪畫日記就是把生活中發生的事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并添上簡短文字說明。
每天晚上回顧一下一天的生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培養兒童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習慣。日積月累,兒童自覺走進了生活,走進了大自然,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開啟了美術創作的源泉。
四、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創作成就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中的行為得到肯定,那么其學習積極性會高漲,當學習充滿樂趣時才更有效。為了激發學生美術創作的積極性,把一些好的作品定期在學生中進行展覽,引導學生欣賞和感受優秀作品,豐富他們的美感經驗,這些富于生活氣息的作品給學生帶來了啟發和靈感。展覽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還讓他們體會到了創作的自信心、成就感,一旦作品人選,不但對作者有鼓舞作用,還能激勵其他同學。
學生的生活世界是真實的、豐富的,是富有創新潛能和創造空間的,教師只有不斷地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生活實踐的機會,在追求知識的同時,培養對美的感受,他們的心靈才會像溪水一樣清澈,像小鳥般自由,像花兒一樣燦爛……在美術創作中,只有融人學生的生活世界,才能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進入到主動的學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