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財政稅收
當前,人們對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否需要“淡出”,爭論非常激烈。什么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我國經濟的作用如何?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利弊怎樣?本文擬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對是否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作一些思考。
一、積極財政政策啟動的背景及其成效
1998年,我國政府針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果斷地啟動了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實施反周期操作,5年來,積極財政政策為我國經濟穩定和經濟增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積極時政政策啟動的背景
啟動積極財政政策的背景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貿形勢嚴峻。
由于我國經濟的外貿依存度較高,亞洲金融危機的不斷加深,勢必給我國經濟帶來較大影響。
二是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發展也由傳統的供給型制約轉變為市場需求型制約,擴大內需在國內達成了共識。
三是長期以來盲目重復建設帶來的結構不合理,使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受到挑戰。
(二)積極時政政策的內涵
在需求不足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甚至經濟姜縮時,政府在宏觀調控時一般采取相對寬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根據調節經濟周期的作用來劃分,財政政策分為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和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自動穩定的財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夠根據經濟波動情況自動發生穩定作用的政策,主要表現為稅收的自動穩定性和財政支出的自動穩定性,它無需借助外力就可產生調控效果。由于我國稅收體系不完善,財政支出還存在“越位”和“缺位”的問題,不可能建立自動穩定機制。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是政府根據當時的經濟形勢,相機采取某些財政措施,以消除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是政府利用國家財力有意識干預經濟運行的行為。
就我國當時的情況而言,已連續幾次降息,但貨幣政策效果并不明顯。實施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是必然選擇。
因此,1998年下半年,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與貨幣政策相配合,以刺激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在國債方面,向國有商業銀行增發1000億元國債,專項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反周期調節;向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行2700億元的特別國債,專項用于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資本金,使其資本充足率達到8%的水平。二是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包括適當提高社會保障“三條線”的收入水平,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提高離退休人員的待遇,減輕農民負擔。三是調整部分稅收政策,支持外貿出口。
(三)積極時政政策的成效
積極財政政策已實行5年,在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增長方面成效顯著。
1、有效地擴大了投資需求,促進了經濟發展。1998年以來,共發行建設國債4600億元,直接帶動地方、部門、企業投人項目配套資金和銀行安排貸款約7500億元,對促進經濟增長發揮了巨大作用。
2、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改善了經濟發展環境。這些年來,在國債資金的支持下,公路、鐵路、民航建設迅速發展,交通運擂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對大江大河大湖進行了大規模的堤防工程建設和水毀工程修復,提高了抗災能力;對糧食倉儲設施進行了建設改造,極大地緩解了糧食倉儲長期緊張的矛盾。
3、加快了企業技術進步,促進了產業升級。國家發行國債籌集的資金,除了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外,還有一部分用于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發展高科技產業。85%以上的國俊技改項目已經開發建設,有的已經竣工投產;重點支持的高科技產業化項目也取得了較大進展.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4、加強了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國家利用國債資金,加大了對重要河、湖的污染治理、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加大了對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建設。
5、推動了西部大開發的順利實施,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積極財政政策是否需要繼續實施
積極財政政策雖然對促進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大成效,但近年來,不斷有研究者提出,積極財政政策應該“淡出”,理由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兩點:積極財政政策會對民間投資產生“擠出效應”;繼續發行國債會產生“財政危機”。
對此,筆者進行一些簡要分析。
(一)繼續實施積極對政政策,是否會產生“擠出效應”所謂“擠出效應”,是指由于政府通過向企業、居民和商業銀行借款來實行擴張性政策.而引起利率上升,或引起對有限信貸資金的競爭,導致民間投資減少,也就是說擠出了民間投資。但擠出效應并不是政府在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調節時一定會發生的,我國積極財政政策是否會帶來擠出效應?首先,我國民間存在著大t的閑置資金。所謂閑置資金是指那些沒有進人生產和流通領域因而不能轉化為生產力的資金。它有兩個重要的衡t指標,一是銀行的過分儲備,二是居民的定期存款。幾年來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率超過70%,存在較大的存貸差;居民儲蓄年年遞增,這又是不爭的事實。我國現在有近9萬億元的閑置資金,每年3000億元的借用是不會產生“擠出效應”的。
其次,增發國債不會引起利率上升。19%年以來,我國名義利率多次下調,實際利率卻是上升的,這是由于物價水平下降導致的。由于我國尚未實行名義利率的市場化,積極財政政策不會影響名義利率的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