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摘 要: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醫學院校應加強醫學生的醫德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
關鍵詞:醫學生;醫德教育;德才兼備
醫德,作為一種崇高的職業道德,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老百姓維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對醫務工作者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作為未來醫療衛生事業主力軍的醫學生,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大學期間是醫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塑造良好醫德的重要時期,把握這一關鍵時期對醫學新生進行良好的醫德教育,對培養高尚醫德、精湛醫技的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醫學生醫德教育的必要性
醫學院校要抓好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就要對當前我們面臨的形勢、 任務和教育對象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首先,德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德教育是醫學院校德育的基本內容之一。高等醫學院校肩負著培養專門醫學人才的重任,在現代社會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必須認真研究如何加強醫學生醫德教育, 使學生懂得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更好地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 實現救死扶傷的醫學目的, 這關系到我國醫療衛生行業的道德水平, 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賦予我們的重要歷史任務, 對促進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也有著重要的意義。醫學高等教育不僅要培養醫技精湛的醫學生,更要培養醫德高尚的醫學人才。中華民族歷來重視醫德,“不為良相,當為良醫”等至理名言,表明了中國幾千年的醫學文化,在漫長的進化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從孫思邈的《大醫精誠》到繆希雍的“醫乃仁術、濟人為本”,再到現代外科學之父裘法祖“忠誠祖國、俯首為民”的大愛精神,都要求為醫者有高尚的醫德。而時代的發展要求醫學畢業生大部分從事基層醫療,故更需要有崇高的醫德修養。然而,近年來的學生選擇醫學專業除熱愛醫學事業外,也增加了實用成分和功利色彩,從醫不是因其崇高而是為其實惠,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是為謀私利,由此就很難避免未來的白衣天使誤入歧途。當今醫學院校重醫技輕醫德教育已成為普遍現象,殊不知如果行醫者沒有崇高的醫德,那么就有可能損害患者的利益,走向犯罪以至危害社會,如:器官移植淪為器官盜竊、器官買賣,安樂死成為褻瀆生命,人工生殖走向克隆人類等;個別義務工作者不嚴于律己,醫德修養淡薄,崇尚拜金主義,以致出現了用假藥、濫檢查、收回扣、要紅包現象;還有甚者不以患者生命為重,導致醫療事故,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身心傷害,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醫學教育中的醫德教育應得到加強,在起點上給未來的白衣天使正確的引導,以防受不正之風影響,使醫學新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培養獻身醫學,恪守醫德,精益求精的精神。
其次,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國內醫療資源進入國際優化總渠道,在國際范圍內進行資金、科技、管理經驗、知識、人才等要素的優勢互補,這一方面有利于我們引進和學習世界優秀文化的最新成果、先進的醫療管理經驗包括醫學職業道德教育經驗,從而推動醫學職業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也有利于擴大人們的知識范圍,促進人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為醫學職業道德教育帶來更加豐富的教育內容,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各級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將走上國際大市場, 市場的參與各方不僅需要借助于現代經營管理和現代技術,而且還需要借助于人才的主動性、創造性及職業道德自覺性,否則,難以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求得生存與發展。這必然要求醫療行業更加重視醫學職業道德教育。
二、大學醫學生醫德教育的實踐途徑
2.1 加強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一個人的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就醫學新生而言,應以熱愛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教育主題,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使學生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人生觀,樹立人民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并作為終身的奮斗目標付諸行動,實踐于整個的大學生活和學習中。
2.2 加強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教育。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開學伊始,就應該對學生進行醫學生誓言教育,要使醫學生意識到,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是醫學永恒的主題,自己不單單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時還應該是一個充滿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道主義者,只有在這一宗旨的指導下,才能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才能在面臨危險、情感等問題時,做出正確的抉擇,如在抗洪救災中,在SARS肆虐中華大地時,在抗雪救災里以及無情的5.12汶川大地震中,都有醫務工作者無私的付出,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通過醫德教育,使醫學新生們意識到醫學在和諧社會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挑戰,在民族大難面前和人民需要時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為廣大人民服務。
2.3 加強在實踐中醫德教育。對醫學生來說,暑期社會實踐就是進行醫德教育很好的實踐課。在實踐中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素質。醫務工作者是需要合作精神的,如一個手術的實施需要幾個人的參與,一項新技術的開展需要許多人的團結合作,而當前大學生獨生子女漸多,往往欠缺團結合作意識,所以社會實踐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在社會實踐中要嚴格要求,正確誘導,切忌走過場,敷衍塞責。
2.4 加強醫學教學中的醫德教育 在醫學教學內容中滲透醫德教育,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學生易于接受。由于每門課均有其特點,可以依此為據,進行不同形式的醫德教育。如在人體解剖課的實驗課上,除講授內容外,還可以結合外科手術中由于大夫責任心淡薄造成的器官錯切、多切引發醫療事故;在組織學教學中,可以結合由于臨床醫生的疏忽造成病理切片漏診、錯診等問題,對醫學生進行為醫者要有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教育,既體現了學好醫學基礎課程的重要性,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嚴謹求實的品德品質。如此將醫德教育融于專業課教學中,既做到了教學又做到了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