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英語教學
交際教學法是外語教學中使用十分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如何有效地將交際法引入我國英語教學,一直是外語教學界討論的焦點。本文擬結合原聲電影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就英語交際教學法中引入原聲電影的必要性及實施原則進行具體探討。
一、交際教學法在國內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交際教學法就成為全世界英語教學的主流理論。它是基于海姆斯的交際能力理論,韓禮德的功能理論及威爾金的意念學說而形成的一種區別于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學理論。從實踐角度講,這一方法要求教師將交際活動、文化背景等以活動的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能力。
國家教育部在2004年1月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這一要求的提出,表明英語教育的重點已從應試教育轉向交際能力的應用上。交際法順應了這一目標要求,在國內英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相對于國人對英語教育的高投入而言,我國的英語教育仍處在“低產出”的現狀(陳國華,2008)。大部分英語學習者在經過十幾年的英語學習后,其英語交際能力仍處于“能讀不能寫,能寫不能說”的尷尬狀態。
二、交際教學法在中國英語教育應用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本文作者認為,交際教學法在國內的應用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問題一:盡可能真實的交際情景并不真實。
交際教學法特征之一就是將英語交際的過程放到一個盡可能真實的交際情景中讓學生自然內化語言的應用。但國內教育中存在一個最大的障礙即英語的輸入并非真正的英語交際。國內目前的英語輸入仍以書面體教材為主,而且一套教材的應用會持續幾年甚至十幾年。在英國人說“I’mtotallyintoit.”時,中國學生只會說“Ilikeitverymuch.”在英國人說“Gotcha!”時,中國學生甚至不知道它表示“I’vegotyou.”因為這些表達不在語言輸入中。另外,國內的大學英語教材內容仍很單一,交際材料內容貧乏,無法應用于現實生活。
問題二: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并不主動。
交際教學法強調將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方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主體。但目前的國內教育中,課堂活動的內容全部由教師進行設計完成,雖然學生以各種形式參加到了課堂活動中,但這些活動并沒有真正的讓學生主動思考,更不用說讓學生用英語去思維。
三、原聲電影在交際教學法中的應用
針對以上幾點問題,本文作者提出將原聲電影大量引入英語教學的建議,并對電影教學的原則進行具體討論。
1、將原聲電影引入課堂的優勢
首先,原聲電影展現真實的英語交際場景。電影藝術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它從情景到語言再到文化,都最直接地展現了一個真實英語國家。影視最大程度的從視、聽、光、影等多方位立體化的讓我們接觸純英語的世界。
其次,原聲電影為我們提供了準確豐富的交際語言輸入。在電影中,俚語、俗語等口語的應用遠遠多于我國學生日常所接觸到的書面體。同時,每個角色根據交際需求的不同對語言的語速、語調、語音、肢體動作等都有所不同,而這些因素的變化正是我們在交際中需要掌握而在國內又無法接觸到的。
最后,語言學習者對外文電影興趣濃厚。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指出:學習最好的激勵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電影將聽覺刺激與視覺刺激結合,極大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所在。
2、實施原則
原聲電影的優勢性已不言而喻。但如果沒有對電影學習進行系統的規劃,個人英語能力的成長就不會突飛猛進。在這里教師的指導作用就突顯出來。在電影教學中教師對學習者的指導應遵循如下原則:原則一、根據學習者語言程度指導學生合理選片。
根據克拉申的語言輸入假說,學習者所接受的語言輸入必須滿足i+1的要求,即在可理解的交際環境中,輸入已知的語言成分(i)加上略高于已知語言水平的成分(i+1),對于(1)的語言習得才能發生(Krashen,1985)。因此,應用于電影教學中的影片的語言難度在語言學習者能聽懂70%的水平之上為宜。比如像HighSchoolMusical(歌舞青春)屬于青春校園劇內容幽默向上,語言輕松貼近學生生活,很適合有初步聽說能力的大學一年級學生學習;像SleeplessinSeattle(西雅圖不眠夜)等劇情片,語言內容豐富,適合詞匯量已有一定積累,聽說能力較強的大學二、三年級學生學習;而像PrideandPrejudice(傲慢與偏見)等名著改編劇就只適合英語交際、理解能力及寫作能力都相對較好的學生作為語言學習的材料。總之,教師要對學生的已知語言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并在影片教學前仔細研究片中的語言難度,再利用影片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
原則二、合理安排語言活動,將學習者的注意力集中于語言交際。
要使學習者對原聲電影的注意力從情節轉移到語言,需要教師做好觀前、觀中、觀后的活動設計,激起學生對語言輸出的重視。原則上做到泛聽與精聽相結合,文化與語言相結合,輸出與輸入相結合。
原則三、在電影教學中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及時進行語言測試。
具體的語言目標是學習者前進的動力。教師應在課前確定具體的語言目標,及時在影片結束后用交際對話、小組討論、成果展示等形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以確保學生擁有足夠的外部學習動力。比如,我們想學習英美文化中關于音樂的描述,我們可以選擇RaiseYourVoice(勁歌飛揚)中的片斷作為語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