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研究
摘 要:公共藝術課程是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而設立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公共藝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有利于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普通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必須以“五有”為保障,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 素質教育 “五有” 校園文化建設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理念是素質教育,而藝術教育正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的,以發展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知識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我國高校推行公共藝術教育的緣起及發展
早在1987年,原國家教委就專門召開了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會議,1988年下發了《在普通高等學校中普及藝術教育的意見》,1989年制定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1989-2000) ,正式以文件的形式確定了公共藝術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從而標志著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進入一個正規的發展階段。
1996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進一步明確高校藝術教育的基本任務。1998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的同時,還成立了以楊叔子為主任的“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 1999年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應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包括藝術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隨后,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把美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式列入國家的教育方針,更加明確了公共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途徑,其終極目的就是豐富與提高人的全面素養,從而為藝術教育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也極大地推動了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
2002年以教育部部長令形式頒布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要求:普通高校應當開設藝術類必修課或選修課,藝術課程應當進行考試或考查,實行學分制的學校應將成績計入學分。同年教育部下發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對此做了更明確具體的規定:“所有普通高等學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開設藝術類選修課程和限定性選修課程,并逐步納入教學計劃,計入學分”。
2006年教育部成立課題組研制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并要求從2006年秋季開始在全國普通高校中實施。至此,公共藝術教育水平的高低成為衡量高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標準,成為高校提升教育品質、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依據。
二、懷化學院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及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良性運轉20世紀80年代我國許多重點院校相繼成立了公共藝術教育機構,開設了相應的公共藝術課。相比之下,我國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起步較晚,發展時間短。我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是從1999年開始的,至今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1999年—2006年,當時主要是作為公共藝術任選課程,面向全校非藝術專業學生開設。2002年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后進一步將公共藝術課程列入本科人才培養計劃,明確規定公共藝術課程為必修課程,其成績計入學分,要求“所有學生須修讀2學分的藝術類課程且考核成績合格,方可畢業”。
第二階段是2007年以后,我校根據教育部和湖南省教育廳對公共藝術課程開設的要求,在公共藝術任選課的基礎上,又開設了公共藝術限選課程。目前我校共開設了藝術限選課6門(藝術導論、舞蹈鑒賞、音樂鑒賞、美術鑒賞、書法鑒賞、影視鑒賞),任選課36門,將藝術理論、審美理論有機地貫穿于藝術教學過程。
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深體會到,公共藝術課程的普及和藝術鑒賞類限選課程的開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而且為校園文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普通高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探討
在我國高校推行素質教育是形勢的必然要求,全面開展公共藝術教育也勢在必行。但開展公共藝術教育不是一句空話,更不能只是表面文章,筆者以為必須以“五有”為保障,才能使公共藝術教育落到實處。
1、有實實在在的領導機構。高校領導應全面轉變教育思想,更新觀念,深刻領會素質教育的內涵,認清時發表展所賦予藝術教育的神圣使命。學校要成立公共藝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由校級領導親自掛帥,教務處負責組織協調,公共藝術教研室具體實施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機制。從而真正做到通過藝術教育來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素質,激發其人文追求,使大學生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保持主體性、獨立性、開放性,心靈世界更廣闊、更深沉、更豐富、更美麗。
2、有穩定的教師隊伍。《指導方案》中明確指出,擔任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教師人數,應占在校學生總數的0.15%—0.2%,其中專職教師人數應占教師總數的50%。藝術教育是專業性很強的知識系統,只有建立一支穩定的專業教師隊伍,才能有效地保障知識的深度傳授。而且現代教育更講究雙向交流,更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方面,要求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主體的接受狀況,而教師隊伍的穩定則正是實現師生間雙向交流的有力保證。
3、有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藝術教育既然是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自然有自己獨特的性質、特征、功能、教育規律和教育方法,有自己獨立的教育目的。因此,開足開齊公共藝術類限選課和任選課,保證課程學分,就力求課時、進度與考核等穩定化、正規化。制定各門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及具體可行的教學計劃,嚴格規范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和管理,才能做到課時保障,教學內容保障以及考核機制的保障。
4、有固定的教學設施。藝術欣賞課更講究直觀,講究聲音與畫面的有機結合,因此借助影、音、像等電化教學設備,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教育氛圍,為藝術教育提供更加形象直觀、真切生動的教育手段,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聆聽與觀察密切聯系,使聲音與畫面有機結合,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做引導,給學生以生動真摯的情境感染,從而使學生在思考中領悟哲理,在探索總結中逐步拓寬審美思路。同時,有條件的學校還應專門設置供學生進行藝術實踐的場地,甚至功能較齊全的演播廳,能滿足各種藝術節目的表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