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2007年9月,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申報了教育部的國家級創新實驗區。該項目名為“‘3C’整合理念下音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以下簡稱“‘3C’實驗區”),于2008年1月正式獲批立項,是第一批投入建設的國家級創新實驗區項目。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這一國家級實驗區項目的主要工作在于“推進高等學校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綜合改革,以倡導啟發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為核心,探索教學理念、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的全方位創新”。
一、“3C”實驗區項目的建設思路與基本理念
“‘3C’實驗區”主要依托“‘3C’整合理念”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3C’整合理念”是指整合湖南師范大學有利于音樂人才培養的課程資源,依托湖湘文化中優秀的音樂文化資源,綜合社會音樂藝術實踐和音樂表演(教育實習)資源等三方面,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音樂表演能力、藝術創新能力以及教學實踐能力。按以上思路,取課程資源中“課程”(culrricucom)、湖湘文化中“文化”(cul-ture)、綜合實踐(實習)中“綜合”(comprehensive)三個英語單詞中的首字母C,簡稱為“3C”。在該理念中“整合”部分的內容尤為關鍵:(1)校內課程資源的整合,即對校內有利于音樂人才培養的課程資源進行挖掘整合,在已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將文學中的藝術評價、哲學中的藝術哲學、教育學科中的音樂教育學、音樂心理學、外語學科中的比較藝術等跨學科課程,整合進音樂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2)依托深厚的湖湘文化資源,一方面整合那些優秀和適用于課堂教學的藝術資源進入音樂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湖湘文化資源建設若干藝術基地,供學生觀摩、學習;(3)整合藝術實踐和教育實習環節,統一規劃、組織藝術實踐和教育實習,一方面,改革過去藝術實踐即為表演的方式,形成采風、收集整理、二度創作、創編、排演、錄制于一體的多環節全方位的藝術演練的實踐模式,另一方面,改革過去集中上課的教育實習形式,形成音樂課堂教學、音樂教學研究、音樂教育課程開發為一體的綜合音樂教育實習機制。
二、“3C”實驗區項目建設的方案設計及實施策略
(一)整合優勢課程資源的基礎理論教學模塊
1.湖湘藝術文化課程實驗組。湖湘文化中有著廣泛和深遠的藝術文化,如璀璨的地方戲劇和民族歌舞。
將湖湘藝術文化整合成音樂課程,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增強學生搶救、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緊迫感,又是對教育部課程指導方案中開設地方特色課程的具體落實。同時,也為學生校本音樂課程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湖湘藝術文化資源小組主要將湖南花鼓戲、常德絲弦、南派嗩吶以及湘西民間音樂等納入講座教學的內容。
2.學校優勢文化資源課程實驗組。湖南師范大學作為綜合性師范大學,具有綜合性和師范性的優勢。
其文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外國語言學等學科發展速度快、水平高,音樂學院利用這些學科的優勢,整合系列文史哲滲透類課程作為必修課,拓展課程范圍、夯實學科基礎。目前已開展的講座課程有《現代詩歌講評》、《古代詩歌講評》、《中國古代詩歌》、《音樂詩學文化》、《校本課程建設》等。
3.姊妹藝術學科課程實驗組。音樂學院的舞蹈、新聞傳播學院的電影電視、戲劇和美術學院的美術等是音樂學的姊妹學科,有些學科如舞蹈、戲劇與音樂學本身就是難以分割的。整合藝術類課程進入音樂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既有利于啟發拓展學生的藝術鑒賞、藝術創造能力,同時又適應了中小學課程改革中綜合藝術課程的教學。《劇本創作理論》、《音樂劇概論》、《“走近古琴”———琴譜、琴史及琴曲賞析》、《“古國迷蹤”———湖南商周青銅器的歷史解讀》等課程廣受實驗班學生的歡迎。
4.學院傳統優勢課程實驗組。
音樂研究方法理論課程一直以來是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傳統優勢課程,具有較強的師資。師范性院校較之藝術類院系,其生源的綜合能力以及文化素養普遍較高,為學習音樂研究方法課程提供了條件。音樂研究方法課程的學習是培養創新型音樂人才的重要基礎,特別是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田野研究法對藝術創新將發揮基礎性作用。
實驗區目前開展的此類課程有《中國傳統音樂與中國傳統記譜法》、《民族音樂學調查方法》、《論文寫作》、《音樂文獻學基礎》等。
(二)構建“采、編、訓、演、錄”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塊
藝術實踐是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目前,高等學校音樂專業的學生實踐自發的多,有組織的少;參加競賽或協助型演出活動的多,自己組織的社會演出活動少;少數優秀學生的實踐機會多,絕大部分學生的實踐活動少;模仿別人的演出多,有自身特色的具有創新性的作品和演出極少;模仿表演流行曲目和外國作品的多,表演民間、民族曲目的少。“3C”實驗區將學生音樂實踐納入日常教學環節,將藝術實踐作為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并達到相應的要求才能完成學業。學院成立了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設立了專門的藝術教學辦公室,劃拔專項的藝術實踐經費,在日常教學中留出每周二下午作為藝術實踐課程的開設時間,開拓了多種藝術實踐形式。
為了將學生藝術實踐落到實處,培養學生保護、傳承和發揚湖南民間民族優秀音樂文化遺產的意識,提高學生挖掘、整理、編創、表演等方面的創新知識和能力,增強了解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學院經精心策劃,推出了“采風、編創、排練、表演、錄制”一體化的實踐來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