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職業教育
摘 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唯一有實體承載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可持續增長模式,生態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生態化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理念,要義是建立綠色生態的現代產業體系,這從根本上取決于人力資本的積累水平。圍繞綠色生態產業,培養一流的技能人才,加大技能人才的儲備力度,這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關健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職業教育 教學改革
2009年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獲得國務院批準,江西區域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省委省政府提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特色是生態,核心是發展,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目的是科學發展,綠色崛起。這和“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的理念是一以貫之的。
從全國范圍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唯一有實體承載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可持續增長模式,生態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生態化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理念,要義是建立綠色生態的現代產業體系,這從根本上取決于人力資本的積累水平。開發人力資源,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不僅能夠提高物質資本的投資收益和全要素生產力,而且有利于促進公平參與,為經濟的持續較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江西人力資源很豐富,但是怎樣加快提升人力資源的質量,加快發展適合綠色生態經濟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培養,圍繞綠色生態產業,培養一流的技能人才,加大技能人才的儲備力度,這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水利建設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的重要支撐體系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水利設施建設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比如鄱陽湖流域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主要圩堤和河道治理,城鄉灌溉排澇系統建設、鄱陽湖水循環的保護、鄱陽湖生態區域的開發和治理、鄱陽湖生態經濟的建設、鄱陽湖流域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等等多個方面,而這些項目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水利人才的輸入,所以水利人才的培養和輸送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職業教育是水利人才培養和成長的重要途徑
隨著國民經濟的深入發展,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各行業的技能人才,滿足工業化發展的需求成為共識。眾所周知,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轉變要有兩個條件:一個是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一個是就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的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的質量和勞動力的質量同步提升。勞動力質量的提升主要得力于職業教育的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要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溫家寶總理視察職業學校時多次強調:要加強職業培訓,培養大批的復合型人才和高級技術工人。
基于行業辦職業院校的實際,水利技能人才培養的重任責無旁貸的落在水利職業院校身上,水利類職業教育可謂任重道遠。
三、創新思路立足行業創建一流職業學院
職業院校要做大做強關鍵是有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而行業特色是先天優勢,必須充分挖掘潛能,產生輻射效應。以突出培養水利技能專才為主,兼顧培養其他適應市場需求的通才為輔,兩手都要硬。
3、1明確辦學方向、做足水利特色
技師學院是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以培養技師和高級技工為主要目標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同時,承擔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師資培訓和進修任務。當前我省水利技能人員主要在基層一線,是我省水利建設的排頭兵,這些水利職工的素質直接影響水利建設的工程質量。在我省全面鋪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過程中,迫切需要對一線的水利技術人才(包括參與水利建設的施工人員)進行輪訓,加快知識更新提高業務素質。為此,水利類職業學校在探索學制、教育培養預備技師的同時,要調整辦學方向,逐步增加水利系統在職職工高技能人才培養比例。并積極主動與水利系統各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為水利系統在職職工開辦高技能人才技能提高班、技師班,擴大水利系統在職職工高技能人才培養規模。在職職工高技能人才培養方式可采取脫產、半脫產或業余學習。
3、2明確培養目標、拓寬生源渠道
培養目標主要有三類:一是高級技工。主要招收高中畢業生、技工學校等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或具有中級職業資格的人員。在培養初中級技術工人的同時,積極開展高級技工培訓;二是預備技師。生源主要是已取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的我院高級技校畢業生(或其它職業院校畢業生)和應屆高中畢業生,三是技師或高級技師。生源主要是水利系統或企業在職職工中已取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并在生產服務一線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員。三類培養目標基本涵蓋了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和在職員工及符合條件的社會從業人員,招生渠道進一步拓寬。
3、3加強學院軟硬件建設、提升學院綜合實力
以水利部示范院校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示范專業建設為契機,從師資、教材教法改革、實訓設施建設等多方面提升學院綜合實力。
3、3、1建設優秀的一體化課程師資團隊
要加快培養既能講授理論知識課,又能指導技能訓練和生產實習的一體化課程教師。技師培養實施導師制,導師選擇途徑有兩條:一是在本校“雙師型”教師中優中選精,把能力強、知識新、有敬業精神的教師選拔為預備技師導師;另一條是招聘。主要在生產一線有較高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技能人才中遴選招聘。要注重在一體化課程開發試驗過程中,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教師企業實踐能力、一體化課程開發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示范性強的優秀一體化課程教學團隊。建立和完善競爭激勵機制。建立首席教師、首席技師、學科帶頭人和“一體化”教師的評聘制度。健全教師考核機制,使教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