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隨著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當今世界體育經濟的日漸發展,體育市場已成為獨具特色與發展潛力的一大市場。體育經濟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在我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體育社會化、產業化日趨明顯。建立和完善與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門類齊全的體育市場體系就勢在必行。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我國當前的體育市場體系各要素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通過登錄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和查閱圖書館有關文獻著作,搜集題名有關體育市場和體育市場體系的相關文獻,對其進行了分析與總結。
1.2.2專家訪談法,通過導師推薦,對北京體育大學、曲阜師范大學以及山東省其他高校有關體育市場方面的十幾位專家、教授進行了訪談。記錄并整理了訪談內容,對其進行總結、思考,得出相關的頗有價值的內容。
1.2.3問卷調查法,對全國二十余個地市近百個體育市場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放問卷6000份,收回5709份,有效問卷5587份,回收率95.15%,有效率93.12%。
用SPSS進行統計處理。
1.2.4邏輯分析、比較研究等其它方法。
2體育市場體系的概念及構成
2.1體育市場體系概念
體育市場體系:習慣上我們將市場體系看作是市場經濟中的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構成的有機統一體。即:相互聯系的各類市場的有機統一體。
主要有整體性、有機聯系性、開放性和動態性等特點。可分為一般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等。根據市場體系的定義,我們可以將體育市場體系定義為:市場經濟中的體育商品市場和體育生產要素市場等相互聯系的各類體育市場的有機統一體。
2.2我國體育市場體系的構成
完整的體育市場體系應包括以下組成部分:商品和要素市場體系,包括體育商品市場、體育服務市場和體育生產要素市場;市場中介組織體系,如體育經紀、體育無形資產版權保護、體育廣告宣傳、體育信息咨詢等;法規制度體系,包括體育市場準入、交易、競爭以及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體育市場的主體就是體育商品和勞務買賣交易的雙方,即體育市場的供給者和需求者。體育市場的多樣性既決定市場的廣度,又決定了體育市場的深度和彈性。體育市場的客體就是體育市場主體交易的對象(或者稱標的物)。體育中介服務機構的內容包括體育鑒證類、咨詢類和以及各個體育市場上的媒體(中間人)。
3我國體育市場體系的發展現狀
3.1國內學者對我國體育市場體系的研究現狀在國內,研究者們分別從我國體育市場體系的構建、現狀、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質量較高的成果。
例如,陳華的《論體育市場體系》、陸紅梅的《構建體育市場體系,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孫伯良的《構建體育市場體系促進體育產業化發展》、周仁、任一鑫的《建立完善的體育市場體系,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等。然而,我們也不難看出,目前對于體育市場體系方面的研究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1)研究數量少,整個關于體育市場體系方面的研究不足10篇,而且跨越時間較長、研究比較零散。(2)研究體育市場體系方面的理論與方法尚不健全,某些方法還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3)關于體育市場體系的戰略性研究和SWOT分析仍是空白。
3.2我國體育市場體系各要素發展現狀
由于我國體育市場起步晚,企業營銷規模分散,標準化程度低,品牌效應差,少有能形成國際知名的品牌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整個市場體系的運行受到了制約。主要表現為:3.2.1體育市場在市場的管理方面存在層次不高、內容不統一、工作不到位,管理工作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導致市場管理觀念偏差,對市場的調控以及如何充分發揮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等諸多方面還力不從心。
3.2.2體育市場法規體系不健全,體育市場在管理上,存在著管理職能上的交叉問題,經營者依法經商的意識不強,消費者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法制觀念淡薄,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還有待加強,體育市場管理離實現規范化、法制化還有一定距離。
3.2.3體育市場結構不完善,處于無序發展狀態;區域社會發展不平衡,消費主體存在著兩極分化的現象;體育經營企業缺乏必要的優惠措施,影響了社會辦體育的積極性,給體育市場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4對我國體育市場體系的SWOT分析
4.1我國體育市場體系的外部環境分析
4.1.1人口環境
通過問卷《我國居民參加體育活動情況》調查,自北京奧運會和第十一屆全運會勝利閉幕以及新的全民健身綱要頒布以后,我國全民健身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喜人景象。我國居民對體育的了解程度空前提高,體育、健身逐漸成為了人們交談、交流的主要方式。體育人口和體育參加者的數量也明顯提高。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各項體育賽事的增多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逐漸深入人心,今后幾年,我國的體育人口將快速大規模的增加。
4.1.2政治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市場體系的政治環境日趨穩定、和諧。國家根據新形勢的需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例如,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全民健身條例》為保障人民群眾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合法權益、促進全民健身活動開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對于提高人民身體素質、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以及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