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生態建設論文
高校作為傳播和創造知識、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與道德的地方,其環境的塑造對在校的師生們會產生必然的影響。環境優美、個性鮮明的校園是無聲的課堂,校園中良好的綠化環境能滿足教師、學生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從而使師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對健康品格的塑造具有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由此可知,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促進人才的培養,這也是建設良好高校校園環境最根本的原因和動力。
1我國高校校園環境景觀建設現狀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經濟水平和人們的物質生活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提高,因而人們對精神領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教育就是其中一方面。人們對高校的建設越來越重視,也有了更新、更高的目標。尤其是近幾年,我國迎來了大學校園建設的新高潮,高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校園規模不斷擴大。(1)高校之間合并,校園與校園之間的圍墻拆除;(2)校園的整體搬遷,重新興建校園。順應高等教育理念的轉變,塑造能夠促進交往、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的充滿活力和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和追求。面對高校校園環境建設,國家提出“綠色校園”口號,并指出這是我國“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基本戰略的具體體現,是21世紀學校環境教育的新方法。在此基礎之上,業內人士又提出“生態校園”的理念,即在生態學原理的指導下,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遵循人與自然協調的原則,通過合理規劃設計和建設實施,形成體現校園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校園生態系統。雖然近幾年的高校環境建設水平相對于20世紀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主題模糊、內涵膚淺;文脈感不強、缺乏特點;一味追求硬質景觀的高大,而忽略植物的美化作用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校園環境的質量,更是造成高校整體形象的跌落。
2建設具有文化內涵和生態效應的高校校園環境景觀
校園環境景觀作為教育工程的一部分,典雅、莊重、樸素、自然是其應該展現的風格特征,所以高校的校園環境景觀不但要滿足最基本的校區建設功能要求,更應該注重其在“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方面的營建。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在建設高校校園環境景觀時,應該注重2方面的內容。
2.1建設具有文化內涵的高校校園環境景觀
胡錦濤總書記曾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主要源泉,越來越成為全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毫無疑問,作為傳播高等教育的高校,文化必然是它的生發之根、立命之本,而高校也必然起到推動文化繁榮與興盛的作用。在高校與文化兼容并蓄的背景下,高校的校園環境景觀應加強對文化內涵方面的挖掘與建設,將與高校教學特色相符合的各種歷史人文和精神符號融入到其中,使校園濃重的文化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強化激勵教師、學生的內在精神特質,提高人的道德品質、藝術修為,達到完善人格的目的。
2.2建設具有生態效應的高校校園環境景觀
生態是環境景觀設計永恒的主題。進入21世紀,人類不但要面對日益浮躁與功利的社會環境,還要面對越來越惡劣的生態環境。人們常說校園是人類“最后的凈土”,那么在這個人人向往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的時代下,作為以潛心學習、陶冶情操、培養人格為最終目標的高校,它的校園環境景觀建設必須符合生態效應,并且以加強生態效應為主要建設方向。因此,我們要致力于創造一個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相互補充,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理想校園生態環境。由此可知,校園環境景觀應服從于高等教育,應通過對歷史文脈特性的展現和對生態綠色景觀的建設,使高校不僅僅成為傳授知識職能的教育場所,也成為陶冶學生性情、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生活環境。校園通過環境的景觀化處理使校園在滿足感官愉悅的同時,為校內師生提供娛樂、交流、休閑的場所,達到舒緩壓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韻味的景觀還寓教于樂,這是校園的一種文化潛力,亦即校園的“場所精神”。所以,我們應該建設具有文化內涵和生態效應的高校校園環境景觀。
3案例分析
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園環境景觀建設為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陜西楊凌,現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一所涵蓋農、理、工、經、管、文、法、哲、史、醫、教育等11個學科門類的綜合型大學,并且是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園環境景觀建設結合高校的學科和地域特點,將校園景觀文化的主題定位為———以農耕文化為主,展示自然、陽光的田園風光,突出“農、林、水”的辦學特色和校園精神。在文化內涵方面,因學校地處關中腹地的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農林水學科為主要發展方向,所以校園的環境景觀必然會選擇以農耕文化為主的建設路線。譬如位于南校區主門后的中心廣場,充分體現校園文化主題,從總體規劃來看,中心廣場由4個區域組成,分別以“農”、“林”、“水”、“希望的田野”為主題。45個(5×9組成)“田”字格是“農”的體現;“水”、“林”2主題分別以“田”字格為軸,由左右擬對稱的噴泉和喬灌草植物群落組成;“希望的田野”位于“田”字格末端,設置雕塑和音樂噴泉,與校門互為對景。在生態效應方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身是一座以農、林、水學科為主要研究方向的高校。生態和綠化既能夠體現它的辦學特色、方便教學和研究,也能夠展現它的學術優勢,因此,學校在營造校園環境景觀的生態效應上做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顯著成效。從2004年起,學校已建成生態園、喬木園、牡丹園等6個專類觀賞園,其中生態園園中有園,各具特色,如梅園、丁香園、紫薇園等;學校還建成廣場、林帶共計8個。從2004年至今,校園新增綠化面積近28萬m2,栽植草坪18萬m2,種植花卉15種,94000多m2,栽植喬木、灌木及竹子共370種,40000多株。校園被師生及各界群眾譽為“花園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