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建筑工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住宅提出了更高要求,已由安全、適用逐步走向舒適、健康。健康住宅、生態住宅、高品質住宅等高要求住宅將成為住宅發展的趨勢。健康住宅的健康性主要包括居住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健康性,其中住宅聲環境滿足要求是健康住宅的重要因素。在住宅設計、施工等環節,有關住宅隔聲與減振處理方面的技術研究,實踐應用方面尚存在技術難題和技術瓶頸。本文結合健康住宅的聲環境要求,提出健康住宅隔聲施工的技術措施并通過工程試點應用,提出隔聲施工的方案和措施。
1高要求住宅的聲環境設計依據
設計依據參照:①《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②《建筑隔聲評價標準》GB/T50121—2005;③《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④《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GB/T50362—2005;⑤《住宅建筑規范》GB50368—2005;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50378—2006;⑦《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規程》CECS179:2009;⑧《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⑨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要點;⑩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
2高要求住宅的聲環境要求
結合高要求住宅的聲環境設計依據,分別提出了住宅室內外聲環境要求,以及住宅中主要構件的隔聲性能要求,包括墻體、樓板及門窗的隔聲要求等。住宅所在區域的聲環境標準,對于0類住宅聲環境功能區允許噪聲推薦值:晝間≤50dB(A),夜間≤40dB(A);對于1類住宅聲環境功能區允許噪聲一般值:晝間≤55dB(A);夜間≤45dB(A);對于2類住宅聲環境功能區允許噪聲低限值:晝間≤60dB(A);夜間≤50dB(A)。高要求住宅宜建設在0類和1類聲環境功能區。普通住宅室內允許噪聲級分別為:臥室晝間≤45dB(A),夜間≤37dB(A);起居室晝間≤45dB(A),夜間≤45dB(A)。而高要求住宅室內允許噪聲級分別為:臥室晝間≤40dB(A),夜間≤30dB(A);起居室晝間≤40dB(A),夜間≤40dB(A)。對比可以發現,高要求住宅的臥室、起居室(廳)內的允許噪聲級要求較高。住宅墻體的隔聲要求要結合住宅中墻體的部位和功能,有分戶墻、戶內隔墻、鄰衛生間墻、含窗外墻等,應分類選用,墻體及樓板的隔聲要求如表1所示。
3高要求住宅隔聲方案與技術措施
3.1樓板隔聲方案和措施
為滿足高要求住宅中樓板的隔聲要求,可采用浮筑樓板、鋪設彈性面層、采用組合樓板減振做法等來改善住宅結構傳聲對鄰室的干擾。浮筑樓板做法是將20mm厚擠塑聚苯乙烯板(FM250)用專用聚合物砂漿或黏結劑粘貼在樓板找平層上,然后根據不同面層厚度施工40~65mm厚陶粒混凝土墊層,再鋪地磚或復合木地板面層。據檢測報告,其計權標準化撞擊聲壓級達到62dB,若不采取隔聲技術措施,撞擊聲壓級將>80dB。在浮筑樓板結構施工中,因為固體聲的振動易沿墻、梁、柱、基礎及樓板系統側向傳透到其他各層房間,尤其是由于樓板與四周墻體的剛性連接,將振動能量沿結構傳播,導致其他結構也輻射聲能,因此隔絕撞擊聲的矛盾顯得更為突出。盡量避免樓板與周邊墻體、洞口等的任何剛性連接是很重要的,即防止“聲橋”的不利作用,否則將使樓板的隔聲性能大為降低。“聲橋”往往由樓面施工時漏漿和墊層中設備管線敷設不當等原因引起,如由于踢腳板處理不當,樓面與墻面產生剛性連接。對于鋪筑龍骨的地板,常見的弊病是將龍骨直接擱在基層上,或是用釘貫穿彈性墊層而將地板和基層樓板釘牢,這樣甚至可使浮筑木地板的隔聲效果幾乎完全喪失。為防止出現“聲橋”,應注意樓板在面層和墻的交接處采用隔離措施,以免引起墻體振動,在地面與墻之間設置垂直的彈性墊,并注意踢腳板細部的隔聲處理。
3.2墻體隔聲方案和技術措施
對于墻體的隔聲性能,應結合墻體的類型分類選用墻體的隔聲方案和措施。采用濕作業砌筑的墻體,墻體砌筑質量、墻體留置開關盒或開設管槽等會削弱墻體有效截面形成薄弱環節,墻體抹灰質量、墻體洞口或縫隙是影響墻體隔聲的主要因素。施工中避免墻體開關盒背靠背設置,開關盒采用隔聲氈包裹和密封處理,保證砌筑砂漿飽滿度、抹灰厚度和質量,減少墻體通縫和孔洞,避免形成聲學通道,是提高砌筑墻體隔聲的有效措施。而穿墻管道四周處理是影響整個墻體隔聲的一個關鍵工序,所有穿墻管道必須設置套管,可采用鋼或塑料套筒,套筒與管道之間用巖棉嵌填嚴密,然后用彈性膠條封閉。套筒與墻體之間用巖棉、玻璃棉等材料仔細嵌填嚴密,最后用水泥砂漿密封封口。在主體結構設計允許的情況下,宜盡量利用承重墻作為分戶墻。如果分戶墻屬于填充墻,可選用陶粒混凝土或密度大的增強石膏砌塊等。同時,應注意墻中的管路與嵌槽,不得出現貫通現象。如240mm多孔磚、200mm厚混凝土、180HL鋼絲網水泥輕質墻板和200mm厚模卡砌塊構造的墻體,隔聲量可以達到要求。分戶墻中所有電氣插座、配電箱或嵌入墻內對墻體構造造成損傷的配套構件,在背靠背設置時應相互錯開位置,并應對所開的洞(槽)有相應的隔聲封堵措施。對分戶墻上施工洞口或剪力墻抗震設計所開洞口的封堵,應采用滿足分戶墻隔聲設計要求的材料和構造。為防止樓板和墻體上孔洞、縫隙的漏聲,對樓板和墻體上的各種孔、槽、洞均要求采取可靠的密封隔聲措施。分戶墻中設置電氣配套構件,在背對背安裝時相互錯開的距離宜≥600mm。用于封堵分戶墻上施工洞口或剪力墻抗震設計所開洞口的材料和構造的隔聲性能,要達到原設計分戶墻的相應標準要求,以保證原設計墻體的隔聲性能。墻體的隔聲方案和隔聲技術措施如表2所示。
3.3門窗隔聲方案和措施
影響建筑外窗的隔聲性能因素包括窗戶開啟形式、窗戶材質、玻璃配置、密封措施和五金配件耐久性等。當外窗玻璃表面質量相同時,隔聲性能從劣到優的順序為:中空玻璃<單層玻璃<夾層玻璃<單夾層中空玻璃<雙夾層中空玻璃,對于通過改變規格參數來提高玻璃的隔聲等級STC,建議應按如下順序進行調整:增加聲阻尼(采用夾層玻璃和增加PVB厚度)→增加空氣層厚度→增加玻璃厚度。密封措施和五金配件耐久性較好的建筑外窗隔聲性能下降得小,宜選擇適宜的密封措施和五金配件。結合使用和功能要求,優先選擇開啟靈活,安全性高,隔聲性能好的窗戶。門窗是住宅中隔聲的薄弱環節,提高門窗的隔聲性能對改善圍護結構的隔聲性能意義重大。門窗的隔聲方案和技術措施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