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公共管理
自人類有傳播現象始,真相便與謠言相生相伴。謠言是指眾人沒有根據的傳播,又被稱為謠諑、流言、謠傳等,社會學家弗茵認為謠言是一種最松散、最自由的缺乏根據的信息傳播方式:《韋伯斯特英文大字典》指出,謠言是一種缺乏真實根據,或未經證實、公眾一時難以辨別真偽的閑話、傳聞和輿論。其實,謠言不僅僅是沒有任何根據的事實描述,它往往是一些造成社會動蕩、人心不穩的具有負面社會影響的假消息,他們的負面意義都是毋庸置疑的。
一、謠言產生的機制
謠言的生長壯大往往與以下幾個因素息息相關:首先,謠言的傳播途徑大多是經由人際傳播口耳相傳而成。謠言總是偽裝成“真相”或“真偽難辨”的面目出現,對于這一類信息,沒有任何核實渠道和手段的受眾只能被動地接受,并在口耳相傳中試圖找到相關的知情人或關鍵證據。而口耳相傳在謠言的證偽過程中不但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擴大了謠言的散播范圍,并在幾何級數的散播過程中產生了奇異的變形和回流現象。其次,謠言涉及的大多是當下社會中的一些敏感話題或特殊事件。這類話題本身容易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并難以在大眾傳媒上獲得更進一步的消息,“民間說法”在“官方說法”缺失或不能夠取信于民的時候就會甚囂塵上。
二、微博時代的謠言生態環境剖析
對于謠言來說,傳播環境即是它生存、壯大的土壤。因此,每一次新的媒介手段出現,傳播生態環境就會隨之產生新的變化,謠言往往也隨著傳播生態環境的轉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步入網絡的蓬勃發展時期,謠言的陣地也從傳統社會轉移到網絡。其時,網絡謠言首先以BBS論壇為主陣地,采取發帖、轉帖的形式傳播。十幾年后,同為依托網絡而生的產物———微博誕生,隨即在謠言的散播中越來越顯得獨樹一幟。
究其根本便在于,論壇時代的謠言傳播,看帖者跟發帖者素不相識。因此,看帖者在接受信息時便可以采取一種超然的旁觀態度,可以合理的對發帖者所散播的信息存疑。即使看帖者相信了發帖者說的話,要對其再次傳播的“成本”也較大———看帖者需要找到另一批受眾,比如一個沒有同樣信息的其它論壇,打開一個新頁面,輸入標題、正文,然后才能發表出去。由于“樓主”與“跟帖者”的互不知名性,以及再次傳播謠言的高“成本”,傳播鏈一旦斷裂就很難再次接續,謠言也容易淹沒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
相比之下,微博顯然是一塊更加適合謠言生發的土壤。首先,微博更加適合人際傳播,而謠言與人際傳播的關系恰如魚和水的關系。微博主打的便是人際之間的互動,大多數博主的微博好友就是生活里相識的人,對于熟識的人發來的信息人們往往沒有辦法再采取超然的旁觀態度,而傾向于相信其言論的真實性。更重要的是,相比論壇謠言的長篇大論(如天涯論壇,主帖要求不能低于200字,否則不予發表),微博的字數控制在140字以內,閱讀理解的成本驟然降低,而將信息進行二次傳播的成本更是低的不能再低———最簡單的轉發只需要輕輕點一下鼠標,整個轉發過程即完成,受眾就是博主的全部好友。“低廉”的人際傳播“成本”使得各路謠言以前所未有的形勢洶涌而來,謠言的受眾們來不及喘息,瞬間就被拍倒在地。縱觀近兩年來的網絡謠言,無論是2011年日本地震引發的“謠鹽”事件還是2012年春的“軍車進京”事件,無不是發端壯大于微博或與之性質類似的QQ群,其蔓延速度可用“爆發”一詞形容。
三、應對微博時代謠言的策略
(一)網絡發言實名制。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和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制定的《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出臺,規定微博用戶必須進行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后,才能使用發言功能。未進行實名認證的微博老用戶,將不能發言、轉發,只能瀏覽。網絡發言實名制是一把雙刃劍,它雖提醒了網民在發言、轉發時應慎重,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但是由于其與網絡的自由、匿名精神相沖突,受到了諸多詬病。因此,切忌在管理網絡信息時由實名制引發“因言獲罪”的案例發生。
(二)“官方”需做到對信息的發布及時公開透明。謠言的產生皆因關鍵信息不明,在“官方信息”缺失或不足采信的情況下,便會產生謠言四起之狀。消除謠言的最有效、最關鍵的環節恰在于“官方”及時公開透明地發布信息。在“真”的比照下,“偽”不證自明。
(三)加強把關人的作用,建立把關辟謠機制。如,新浪微博成立辟謠小組,并開設相關微博賬號,在對一些流傳在新浪微博上的真相不明的信息進行證實或證偽后予以公布。不少行政微博,如“平安北京”也進入到相關謠言證偽的行列中來。辟謠的時間最快幾小時,最慢一兩天。盡管由把關人辨別真偽的速度遠遠及不上謠言在微博上傳播的速度,也許幾個小時后,謠言便已經人盡皆知,然而把關人的這種努力是不能夠也不應該缺失的。“謠言粉碎機”更是從科普的角度粉碎了不少微博上流傳的謠言。這些均是微博時代把關人所做的有益嘗試。
(四)加強受眾媒介素養,提高受眾對謠言的辨識性。在海量的微博信息前,把關人只能做滄海一粟的工作,更大量的信息處理工作要留待受眾自身進行。信息時代,受眾的媒介素養就成了不可規避的問題。它指社會成員使用和解讀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只有了解媒介信息的生成過程、機制等基本問題,才能對信息進行理智的判斷,正所謂“謠言止于智者”,微博時代的智者不僅需要常識還需要媒介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