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期刊網專家團提示:《生態毒理學報》是中國醫療衛生領域,以系統闡述職業化醫院經營與管理理念的國家級醫藥衛生類綜合性學術期刊。為科技統計源核心期刊,發刊周期是一月三次,上中下三期(三旬)。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為國內、國際同時發行期刊。國內CN刊號為:11-5470/X,國際ISSN刊號為:1673-5897;該刊物可通過郵局訂購。如果您想在《生態毒理學報》期刊發布(寫作)“生態毒理研究新方法/技術、污染物化學轉化過程與其生物有效性關系、污染物對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態毒性、毒理變化及其風險評價”等論文,請點擊在線專家團,獲得專業化指導、建議。目前:本月還剩余少量名額,需要的朋友,請從速咨詢4006-587-789。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基礎信息: 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生態毒理學報》(AsianJournalofEcotoxicology)已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于2006年起正式創刊、在國內外公開發行。 《生態毒理學報》是為順應環境科學與生命科學交叉的學科發展趨勢,推動國內環境風險研究領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創辦的。該刊物的創刊為我國從事生態毒理和風險研究的學者和相關機構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填補了目前國內尚無專門刊載生態毒理學/環境風險研究領域學術論文的高水平專業期刊的空白,將在縮短我國在環境風險評價方法學及基礎理論研究與國際前沿研究的差距、促進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生態毒理學報》主要報道有毒有害化學污染物對個體、種群和生態系統的致毒效應,在環境中的歸宿(遷移、轉化和降解),以及對整個環境(人體和生態系統)可能產生的危害和風險研究。《生態毒理學報》將積極報道我國環境風險與生態毒理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及新技術與新方法,推動該領域的學科發展,促進學術繁榮。 本刊力求及時報導國內生態毒理學/環境風險研究領域新近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跟蹤最新學術進展,推動我國環境科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本刊是生態毒理學類學術雙月刊,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現已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美國化學文摘(CA)”、“《ThomsonScientific》”、“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等檢索機構收錄。據《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2008)》統計,本刊影響因子1.527,在環境科學、毒理學等領域均名列前茅。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生態毒理研究新方法/技術、污染物化學轉化過程與其生物有效性關系、污染物對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態毒性、毒理變化及其風險評價。 本刊主要報道:①污染物環境過程研究;②污染物對活體生物毒性研究;③污染物對于種群水平可能導致個體數量、基因率或生態系統功能變化研究;④污染物對個體水平生物化學、分子、物理結構和功能危害,以及由此可能導致的群落及至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破壞研究;⑤生物標記物測試方法及其在環境風險評價中的應用研究;⑥依據毒性測試數據和化學轉化規劃,評估化合物對整個環境(人體生態系統)可能產生的危害和風險;⑦環境毒理學測試新技術/方法,典型區域環境污染的毒性測試;⑧環境風險評價方法研究。 推薦閱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原動力是科學備課
《生態毒理學報》須知
一、《生態毒理學報》論文內容及格式
1、論文內容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邏輯性。要求論點新穎,語言精煉,數據可靠、論證嚴謹。
2、論文撰寫標準格式參照:
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以不超過20字為宜,一般不用副標題。
作者姓名:張**
摘要:(不超過200字)
關鍵詞:2~5個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注釋、參考文獻及英文題目和作者拼音名。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在[作者簡介]后用[基金項目]注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3、文章最后要求標注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畢業學校學歷、研究方向、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