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新聲雜志社簡介
《樂府新聲》(季刊)創刊于1983年,由沈陽音樂學院主辦。刊遵循“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針,以提高為主,兼顧普及,反映音樂教育的現狀、問題和成果
《樂府新聲》緊密地為教學、科研服務。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樂府新聲》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收錄。
樂府新聲雜志欄目設置
音樂史學、作曲技術理論、外國音樂、爭鳴園地、民族音樂、表演藝術、音樂教育、名人傳記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俯瞰大沈音 星火再燎原——歌劇《星星之火》隆重上演暨專題研討會綜述 高虹;
致敬經典 探索創新——歌劇《星星之火》的成功實踐 計曉華;
藝術實踐經驗的理性結晶——“歌劇《星星之火》-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研究文集出版的啟示 姜楠;
星星之火 再度燎原——由中國民族歌劇《星星之火》的復排看沈陽音樂學院科研成果的轉化 高倩;
對復排歌劇《星星之火》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及創作技法的分析 韓焱;
論紅色經典歌劇再創作的思考——對復排歌劇《星星之火》劇本改編的分析 丁姝杰;
舒伯特“未完成現象”解說 姚亞平;
音樂寫本個案研究:呂內,修道院檔案館,第31號 梁雪菲;
“清空的旋律”——關于南宋姜夔自度曲的研究 馬莉嘉;
藝術論文投稿:淺析少數民族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的融合
關鍵詞:流行音樂;現代音樂;音樂碰撞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都能唱歌跳舞,都擁有著自己民族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極具民族特色的音樂。早在四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流域匯合就有華夏音樂,就體現出不斷吸收周邊民族的音樂精華。同時又不斷和少數民族音樂靈魂融合,發生劇烈的靈魂碰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絢爛文化。在改革開放后,港臺的流行音樂不斷傳入內地,我國近代的流行音樂受到很大的影響,并隨之發展。2000年,臺灣歌手周杰倫就以說唱的全新流行音樂火便了大江南北,他和方文山搭檔,無論是在作曲和作詞都廣受年輕人的喜愛。而《霍元甲》這張唱片更是融入京腔曲調,表現的是典型的中國音樂的流行趨勢,周杰倫的很多歌曲中,都大膽融入了戲曲的部分,樂器配奏也和其他的音樂作品不同。音樂創作者在歌曲中融入新鮮的元素可以使藝術作品有不斷的創新。反過來,如果在流行音樂中融入民族曲調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現今流行音樂中彝族音樂作品
彝族音樂是彝族人民在歷史長河里創造出來的,屬于彝族的音樂,它融合了音樂情感和民族風俗,借此抒發彝族人民的對民族的情感,并且還是一個和外界溝通的精美藝術品。
《樂府新聲》須知
一、《樂府新聲》論文內容及格式
1、論文內容應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邏輯性。要求論點新穎,語言精煉,數據可靠、論證嚴謹。
2、論文撰寫標準格式參照:
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以不超過20字為宜,一般不用副標題。
作者姓名:張**
摘要:(不超過200字)
關鍵詞:2~5個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注釋、參考文獻及英文題目和作者拼音名。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在[作者簡介]后用[基金項目]注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3、文章最后要求標注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畢業學校學歷、研究方向、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