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水體凈化工作十分重要。下面就當前我國水處理技術作以簡要介紹。
1 物理方法
1.1 曝氣
曝氣是指通過增加水體氧氣含量,來清除水體中的氯氣和氨氣等有害氣體的方法。曝氣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靜置,另一種為機械攪水。如果采用自來水養魚,則可以采用靜置法,讓水體靜置48小時,使水體中的有害氣體逸出。而通過增氧機,可以使池塘中的水體上下水層對流,這既有助于水體中有害氣體的迅速逸出,也能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對改良水質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通常情況下,池塘養魚主要應用葉輪式增氧機,而針對養鰻池,則需要使用水車式增氧機。
1.2 過濾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水體中會形成一定的懸浮物、固態廢棄物以及大型水生生物等,要想將其清除,則可采用過濾的方式。通常情況下,可以用砂慮器、機械過濾器以及壓力過濾器,均可起到十分顯著的效果。
1.3 沉淀
水體中的懸浮物會對水產養殖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這些懸浮物會吸附在魚鰓上,從而影響魚的正常呼吸。與此同時,懸浮物還會加大水體的黏滯性和渾濁度,這會嚴重影響魚苗的孵化。而通過沉淀處理,可以降低水體中的懸浮物,減少懸浮物對魚的危害。
1.4 吸附
應用硅膠、活性炭等固相物質,可以吸附水體中的有毒物質,如氨和氮等。而針對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可以應用重金屬吸附劑進行吸附。利用粒徑為0.3~1.2毫米的吸附劑,可以對水體中的多種重金屬產生很好的吸附作用,既不會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還能夠起到有效的改良水質的效果。
1.5 泡沫分離技術
該技術主要針對水體表面的活性物質。通過向水中通氣,在水體中產生相應的氣泡,再由氣泡來吸附水體表面的活性物質,進而形成泡沫,并懸浮于水體表面。這種方法對水體中的懸浮物以及溶解物的效果十分顯著。但泡沫分析技術并不適用于淡水,通常只能在海水中使用,并且要保障鹽度大于5/1000。
2 化學方法
2.1 凝絮
凝絮是指應用有機或者無機化學試劑,將水中的膠體和微小顆粒凝聚成大絮凝體,進而提升其自身的質量,起到加速沉淀的作用。目前,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凝絮劑有高分子絮凝劑、鋁鹽等,這些都能起到較理想的效果。
2.2 中和
中和的作用在于改善水體的pH值,保障水呈中性或弱堿性。在中和的過程中,多應用石灰水和生石灰,既能起到改善pH值的作用,還能提升水體的鈣含量,還有殺滅病原體的效果。如果水體的pH值過高,則需要應用醋酸或者草酸進行中和。
2.3 氧化還原
通過氧化還原,既能降低水體中有毒物質的含量,也能起到殺滅病原菌的作用,如漂白粉、臭氧等,與水中的硫離子以及氰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臭氧能夠去除水體中的色度、有機物、臭味以及鐵。同時臭氧還具有較強的殺菌效果。但由于臭氧不僅能夠殺滅有害菌,還能殺滅有益菌,因此,對臭氧應當慎重應用。
3 生物方法
3.1 光合細菌
光合細菌是將小分子有機物或者二氧化碳作為碳源,以光為能源,以硫化氫作為氫體的一類自養性微生物。繁殖光合細菌對氧的要求不高,只要有光和水便能進行生存和繁殖。在光合細菌的生存繁殖過程中,能夠吸收硫化氫以及氨氮等有害物質,進而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與此同時,光合細菌數量的增加,還能抑制病原的繁殖,從而降低養殖產品病害的發生概率,這對于保障養殖產品質量以及提升水產養殖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2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能夠吸收水體中的氮元素以及二氧化碳等,可以對水體進行凈化。例如,在中華鱉稚鱉的養殖過程中,若在水中栽培些水葫蘆,不僅可以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還能降低氨、氮、有機物等在水中的含量,既起到凈化水體、改善水質的作用,也能促進中華鱉稚鱉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養殖的收益。
3.3 種植蔬菜花卉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廢棄物,這些廢棄物中會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有機物,對水產養殖十分不利。但這些營養物和有機物又是蔬菜花卉生長的必須品,因此,將水產養殖和蔬菜花卉種植結合起來,既能凈化水體、改善水質,還能提高蔬菜花卉的品質,提高經濟效益。
推薦閱讀:污水處理專業論文發表多長時間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